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丰都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宜居丰都”调研

来源: 重庆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5月20日 14:51

  “宜居丰都”启动半年多来,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亮点?存在些哪些不足与突出问题?怎样更好地推进“宜居丰都”建设?从今年3月初开始,丰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多次对此项工作进行视察。有力地促进了“宜居丰都”建设。

  调研:“宜居丰都”建设亮点多,困难也存在

  今年3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走访了县国土房管局、市政局、环保局等部门,现场查看名山街道、三合街道廉租住房、县城绿化、公厕设置、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垃圾收运处理及蓝天、碧水、宁静行动开展的情况;查看了该县虎威镇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情况和社坛镇康居工程建设情况,以及高家镇农村简易治污、农家书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燃气下乡入户情况,了解了龙河镇宜居工作整体推进情况。

  通过深入调研,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宜居丰都”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工作氛围日趋浓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工作亮点逐渐凸显。同时,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不足,主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如街道与街道之间、城镇之间、乡镇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等发展不平衡;规划执行不够好,主要表现在规划滞后、规划不配套、执行规划不力等方面;工作机制不太完善、资金保障不高、项目支撑不足。

  建议:把丰都建成最宜居城市之一

  为了扎实推进“宜居丰都”建设,努力实现“到2012年,把丰都建设成为西部最宜居城市之一;到2017年,建成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目标,县人大常委会建议县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高品位作好规划,彰显宜居美感。针对规划滞后、执行规划不严等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建议县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高起点、高水平、高品位地作好魅力城市、舒适集镇、美丽乡村规划,彰显宜居丰都美感;坚持以自然环境定风格,以历史文化定品位,以经济基础定规模,努力把丰都县城建设成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山水交融”的山水园林城市,把乡村建设成为“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宜居之地。

  加大建设力度,切实保障居住条件。宜居,首先要有居。县人大常委会建议,要加快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建设步伐,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室”。为了提升居住品质,建议进一步优化公共空间,在城区、集镇和村庄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行动,加强市容市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建设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强化管理,提高舒适度。针对城市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的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建议进一步强化环境卫生管理,解决城市乱涂乱画、脏乱差现象;强化建筑秩序管理,解决乱搭乱建问题;强化交通秩序管理,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确保道路畅通。

  强化人文建设。丰都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县人大常委会建议,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培育城市的文化特色。不断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文化创新步伐,按照“开发、保护、研究、包装、展示”的总要求,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抓好知名景观、历史遗址、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资源的整合,继续举办“鬼城庙会”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鬼文化内涵,将“鬼文化”打造为丰都的强势文化品牌。(秦勇平)

编 辑: 杨胜万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