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风尘仆仆奔走于“农户万元增收”路
点开万州人大网,翻开三峡都市报,一组组有关万州区常委会主任梁先玉入春以来为“农户万元增收”而忙碌的报道即刻映入眼帘:一个年近六旬、头发花白的老人,为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户万元增收”,他不辞辛劳,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偏僻的乡村、田野……
4月7日,带领区林业局等部门负责人登上万州与石柱交界的最高山头,实地调研重庆市禾佳公司位于长坪乡的香料林基地和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4月8日,带领区农委等10多个部门负责人到新田镇调研,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支招。察看东村渔乐园200亩生态养殖基地、天德村1000亩移民致富示范基地和五溪村2000亩林下经济以及天友乳业600头奶牛基地建设情况。
4月15至16日,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执法检查组,实地查看了白羊、郭村、天城等乡镇、街道的柠檬、水稻、桃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农民增收情况。
4月21日,组织调研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组深入到长岭镇龙立村,陈家坝街道与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交流,梁先玉向市人大调研组反映了失地农民工的愿望,对改善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月28至29日,带领视察组分别深入到长岭、弹子、龙沙、高梁、百安坝等乡镇、街道,实地查看了龙立、黄龙、沙包、新店、保安等村的农民新村建设情况。
还有武陵、铁峰、罗田、走马、白土等30多个乡镇、街道,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足迹……
走到哪里,新理念、新观点就传播到哪里,启发农民兄弟开阔视野,将致富的希望洒向田间、山野……
最近,吴晓洪、杨座铭等几位致力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区人大代表,时常被梁先玉挂在嘴上,无论大小会议,还是田间地头,走到哪里,就把他们的事迹介绍到哪里,与其说是宣传代表行动的榜样,不如说是在传播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观点。
当梁先玉从一份调研材料中得知区人大代表吴晓洪创立了独特的“禾佳模式”,以城市经济管理理念经营农业产业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持一点要到实地看看。4月7日,天下着小雨,一路坑坑洼洼,颠颠簸簸,梁先玉乘车四个多小时,来到全区最偏远的重庆市禾佳公司位于长坪乡的香料林基地。当他站在近万亩成片的香料林山头时,开心地笑了:吴晓洪的探索实践给山区农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集约经营”、“规模发展”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加入“禾佳模式”经营的农民,今年就有500户提前实现万元增收,三年内将带动2500户实现万元增收。当吴晓洪介绍到:禾佳公司计划两年内在长坪乡和走马镇建设20000亩香料林基地,力争发展10万亩,打造库区乃至全国最大香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时,梁先玉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梁先玉当即强调:香料林基地建设是一项发展前景好,利国利民的好事,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库区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政府、区级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规划,加大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创造条件,促进发展……
此时,蒙蒙细雨下个不停,可远远望去,对面山上还有100多农民兄弟正在冒雨栽植香料苗,梁先玉感慨万分:这就是希望!
走到哪里,新作风、新效率就扎根到哪里,围绕农村发展关键途径,把帮扶的措施落到部门、人头……
新田镇是梁先玉定点联系帮扶的乡镇,4月8日,他把区农委、区科委、区扶贫办、区广播电视台、区市政园林局、农发行万州分行的负责人一一请到新田镇,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支招。梁先玉首先带领他们察看了东村渔乐园200亩生态养殖基地、天德村1000亩移民致富示范基地和五溪村2000亩林下经济以及天友乳业600头奶牛基地建设情况,听取了新田镇关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然后请大家会诊、把脉、处方,结合新田镇实际,围绕万元增收工程如何坚持市场为导向基础,抓好增收规划、典型示范、市场主体建设、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分析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他要求到场的人,不讲空话,不说道理,只要“干货”,将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项目申报、人才技术及资金等一些实实在在的扶持,作出明确规划,制定具体措施,限期检查落实。同时要求各单位和新田镇要加强协调,做好对接,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全力以赴抓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要求镇党委政府和村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做好增收规划,建好农户增收明白卡;要强化市场观念,注重增收项目建设,突出重点;要突出典型示范,打造特色产业,切实推进全镇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见成效、上台阶。
走到哪里,新面貌、新气象就出现在哪里,跟踪重点项目发展效果,使广大的农民真正致富、增收……
这几年,最让梁先玉揪心、付出心血最多的是全区最贫穷的茨竹乡,这里长期解决不了的出行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困扰着茨竹乡的老百姓,更使梁先玉心急火燎,他首先募集10多万资金帮助建立起扶贫基金,并组织10多个部门帮项目、帮资金,每年都要把这些部门请到现场1—2次,逐一跟踪落实。几年下来,公路修通硬化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顺畅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就医就学状况改善了,再也不为人畜饮水困难发愁了,场镇建设有了起色,农民收入也一年一年增加了。
茨竹乡的变化,给了梁先玉更多的启示,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大的范围,他提出:改变我区农村状况,必须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4月28至29日,梁先玉带领视察组深入到长岭、弹子、龙沙、高梁、百安坝等乡镇、街道,实地查看了龙立、黄龙、沙包、新店、保安等村的农民新村建设情况。梁先玉对取得的成效感到欣慰,更希望希望加快发展。要求区政府及区级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全区农民新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适时调整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远郊乡镇积极支持建设农民新村,对近郊乡镇和街道鼓励向城市和集镇适度集中,对农民新村点的容量要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条件、资源承载能力等予以综合科学评估,对已经初具规模和初步建成的农民新村点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做好水、电、气、路、通讯等保障工作,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让农民新村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真正让广大农民满意。(吴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