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三大特色”力推“代表行动”
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全区250多名市、区人大代表投身到“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来。两个多月来,人大代表们心系渝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第一阶段的活动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工作扎实有效。
善谋划 突出渝中特色
一是行动迅速。市人大“五个重庆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后,渝中区人大闻风而动,赓即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主题活动始终紧紧依靠区委领导,活动方案在征得区委同意后,区人大立即于1月底召开了“代表行动”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同时,向市、区人大代表发出了《致全区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号召全区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促进发展、联系发展、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作为,踊跃参与到代表行动中,共同推进“五个重庆”、“五个渝中”建设。
二是主题鲜明。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渝中区人大结合实际,提出了“一问二访三督四建”专项活动的“自选动作”。“一问”:即问计献策,争做群众的代言人。“二访”:即访贫解难,争做百姓的贴心人。“三督”:即督促鼓劲,争做履职的能干人。“四建”:即为建设出力,争做发展的带头人。
鼓与呼 突出履职特色
广纳民意,集中接待选民。动员大会召开后,1月30日,区人大组织开展了市、区人大代表集中接待选民活动。全区12个代表组的200余名区人大代表和渝中区联系组市人大代表上下联动,走上街头、社区,在人流密集的地区集中接待了选民1700多名,收集意见和建议600余条。通过集中接待选民,代表们进一步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实际行动充实和丰富了代表行动的内涵。
建言献策,助推“五个渝中”建设。在2月24至27日召开的渝中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区人大代表提出了541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渝中”建设、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区环境美化等。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建议解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在畅通渝中建设方面,建议尽快打通兴隆街、雷家坡、文化街等处的断头路,加宽中山一路、二路、三路以及双钢路至北区路边道。在宜居渝中建设方面,建议借鉴上海、天津、秦皇岛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渝中区实际的廉租房政策,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在健康渝中建设方面,建议建立渝中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建设等等。
集中走访,密切群众血肉联系。区人大要求区各代表组组织区人大代表和联系本组的市人大代表,通过采取与走访对象召开座谈会、到走访对象单位上门访谈、到社区接待群众听取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对“五个重庆”、“五个渝中”建设的意见建议,多渠道征集对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多方征求对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及其部门以及区法院、区检察院工作的意见建议。
督促鼓劲,助推地区发展。为了充分发挥代表在“五个重庆”、“五个渝中”建设中的作用,区人大常委会拟在今年的人大工作中重点突出“三个督”:一是督项目,对国泰艺术中心及广场建设、五一路金融街建设等涉及全市、全区发展大局的重点工程,采用多种形式督促推进。二是督民生,对涉及就业、食品、医疗、教育均衡化等民生事项,督促政府“保民生”、“惠民生”。三是督办理,围绕“五个渝中”建设,选准确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重点督办的代表建议,加大督办力度,重点解决一批涉及“五个渝中”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办实事 突出惠民特色
一是送温暖,结对帮扶献爱心。在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市、区人大代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4户。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解放碑、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石油路等代表组的区人大代表和联系该组的市人大代表,也主动捐款捐物,踊跃“济困帮难”,受到群众称赞。
二是添绿色,捐资共建“人大林”。作为渝中区“代表行动”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人大常委会2月初即计划开展共建一片“人大林”活动。在该活动发起后,市、区人大代表们踊跃捐资共建牛滴路滨江公园“人大林”。短短几天时间,共筹得植树造林资金36万元。3月10日,来自市人大代表渝中联系组及全区十二个代表组的39名市、区人大代表在李子坝嘉陵江边的牛滴路滨江公园,种下了全区第一片“人大林”,为市民提供又一个休闲散步、在城市享受绿意的好地方。
三是活载体,参与共建“星级社区”。由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各街道代表组各确定1—2个社区作为共建对象,与共建社区共同确定一个星级社区上档升级的目标,通过组织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接待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愿望;参与社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生活实际困难;参与社区开展的党建、宣传、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文明建设活动方式,有效推进星级社区创建,促进渝中社会和谐示范区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共建目标。(傅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