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岸区:“五五四”工作法创建“人大代表之家”
文/廖灿勇 江 群
家住重庆南岸区峡口场镇的杨有才大爷,由于年龄原因,经常要犯一些头痛感冒的小病,隔三差五都要到医院去“报到”一次。但常常让他烦心的是,当地却没有卫生院,看病要到十几里外的茶园甚至几十里远的主城去,来回一折腾就是半天时间,很是不方便。
但杨大爷的这种“烦心事”,目前已成为“过去式”。“由政府投资300多万元,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峡口镇卫生院已修建落成,并于日前正式开门应诊了,现在我们看病再也不用折腾了。”指着眼前崭新漂亮的卫生院,杨有才大爷满脸笑容。
“这只是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实施‘五五四’工作法,创建‘人大代表之家’以来所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在1月5日召开的南岸区“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谈起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工作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传英在感慨之余,有着许多的欣慰和释然。
五个平台: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如何依法组织代表行使好职权,发挥好作用,南岸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思考研究,并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区人大常委会把创建‘人大代表之家’作为了一个突破口。”汤传英指出,由于人大代表多数是兼职的,各有各的本职工作,过去在履职工作中常常“心有余地而力不足”,“锣齐鼓不齐”的“名誉代表”现象突出。如何组织好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发挥作用,使之不成为,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决定试点创建“人大代表之家”活动,以此作为新形势下畅通民主渠道、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目的旨在通过‘人大代表之家’这个载体,既使代表有‘家’的归属感,有履职的新平台,同时也让人民群众有地方并方便地找得到自己的‘代言人’,既‘打游击战’(平时走访调查),又‘打阵地战’(定点接待选民),真正使之成为代表学习培训、联系选民、开展活动、沟通交流、展示形象五大平台。”汤传英介绍,基于这种认识,从2008年4月开始,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就采取试点引路、整体铺开的方式,分三批在全市率先开展起了创建“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创建工作中,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并不是简单地“单打独斗”,而是充分运用了“1+1”的方法,即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积极挖掘现有资源,利用一些闲置的办公场所或其他组织的场所,既节约了资源,又发挥了资源的整体功能,同时结合实际,实行辖区内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并把“家”的建设延伸到社区,建立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这样做,既可以形成以代表之家为中心,以代表工作室为辐射点的代表联系选民、直接与群众交流的网络体系,又可以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整体功能。”汤传英认为。
由于思路正确、方法得当、作用看好,该区“人大代表之家”创建工作得得到了党委的重视、政府的支持、群众的拥护。目前,全区已建立市、区、镇“人大代表之家”30个,实现了全覆盖。
五有标准:规范代表之家建设
有了“家”,就得有“家”的内容,有个“家”的样子。为此,南岸区人大常委会既注重抓“人大代表之家”的硬件建设,又在丰富“人大代表之家”的内涵上狠下功夫,严格按照“五有”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和运作。
“五有”标准是:有阵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镇、街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之家”,平均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有牌子,根据规范格式、合理利用的原则,统一制作并授予了“人大代表之间”标牌。有设施,配备了电脑、电视以及法律书籍、业务资料和活动器材。有制度,制定了代表之家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联系选民制度、述职制度等五项上墙制度。有经费,除自行投入外,区人大常委会每年给各镇、街划拨了5000元专项工作经费。
以此同时,南岸区人大常委会还对“人大代表之家”活动执行“五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方式,并建立了“两册两表”:代表名册、代表活动记录册。
由于制度规范,“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质量不断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明显增强,代表作用发挥明显。汤传英称,目前,各“人大代表之家”均建立了代表信息栏,公开代表身份;定期开展了代表接待选民活日活动,组织代表开展了集中学习、视察和调研;不定期地举办了代表经验交流会,开展了代表述职活动等。
“现在我们的履职情况都在‘家’里有记录、有考勤,还随时进行通报公示,接受着选民监督,哪还敢懈怠?”对“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和运作所带来的效果,在该区人大代表陈正伟看来,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就得有责任。
四在家中:增强代表履职责任
“家”建立起来了,制度也有了,如何充分发挥“家”的作用,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不成为摆设?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又在此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大力开展了“四在家中”活动。
一是学习在家中。以代表之家为阵地,各地区代表小组充分利用这一固定场所,认真组织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人大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代表的法律水平、政策水平,并加强交流,提高履职能力。
二是知情在家中。以代表之家为窗口,发挥代表广泛联系选民、反映选民,督促“一府两院”执政为民、司法为民的作用。
三是议政在家中。以代表之家为载体,各地区代表小组在“家”组织代表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代表议政督政的作用。
四是服务在家中。以代表之家为平台,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履行职权,有效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
“四在家中”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代表履职责任和热情。如针对反映强烈的南山龙井村村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王晓明代表通过多方奔走呼吁,并自行出资4万多元,就在短时间内整修道路1000余米、更换自来水管600余米,赢得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
“通过‘五五四’工作法,南岸区‘人大代表之家’创建活动得到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效果。”汤传英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社情民意得到及时掌握、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代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代表活动得到充分保障,“去年以来,各代表之家共收集到的1230条群众意见,交有关部门办理后就解决了329件,解决率达44.2%,其余的目前也正在研究办理落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