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重庆 > 新闻报道

重庆开县人大监督工作的“3×﹙1+1﹚”模式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8月27日 09:35

    换届以来,重庆开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紧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刚性。从去年的委派跟踪监督、三级督办议案建议到今年的专题询问、对市直管部门(企业)开展工作评议,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了“3×﹙1+1﹚”的监督工作模式,即在监督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都坚持做好两项工作。

    集中学习+调查研究 提升监督“底气”

    在开展监督工作前,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提前学习。邀请相关单位的业务骨干来县人大常委会讲课,让常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专业知识,做到提前“充电”。通过这一“强制性”举措,有效解决了组成人员因工作接触少、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而不了解被监督事项的问题。如,我们在开展《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执法检查前,专门邀请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筑节能中心负责人来人大作专题讲座,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条例内容和建筑节能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执法检查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坚持提前调研。围绕监督事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提前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抓准,使在监督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顺民心、合民意,使人大行使监督职权更有的放矢,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日常监督+集中检查 查找工作“软肋”

    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采取日常监督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通过“两不”“两时间”“两行动”搞好日常监督。按照不通知被监督单位,不需要被监督单位陪同的“两不”原则,采取集体行动和个人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工作时间或业余时间,不定期地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及时收集真实情况,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在开展委派跟踪监督工作中,注重加强日常监督,通过监督组不定期的深入工程建设现场,多渠道收集人民群众、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的意见26条,及时对重点项目完成时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12条,得到了被监督单位的高度重视和认真采纳,使重大项目保质保量顺利推进。二是通过“两看”“两听”牢把集中检查关。“两看”,即既要看被监督单位确定推荐的点,也要看我们指定的点,既看做得好的点,也看做得一般的和差的点。“两听”,即既要听被监督单位汇报做得好的方面,也要听工作做得欠到位的地方。通过“两看”“两听”,督促被监督单位进一步搞好自查,弥补不足,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在监督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电台等宣传阵地,及时报道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和“一府两院”接受监督的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实现有机结合、和谐互动。

    跟踪督促+满意度测评 提升监督效果

    对在监督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送至“一府两院”及相关单位,要求其认真对照意见,积极整改落实,限期办理结束。在办理过程中,一是做好跟踪督促。综合运用视察、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多种监督方式,持续跟踪、一抓到底,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二是搞好满意度测评。在常委会会议上,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不到参评人数90%的,为不满意,并发回重办,直到再次测评满意为止。如,我们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上对《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议案》办理情况进行测评,满意度未达到90%。通过县市政园林局、公安局等单位的重新办理,城区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上再次进行测评,其结果为满意。通过满意度测评这一手段,进一步增强了议案督办、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专项监督工作刚性,使人大监督工作真正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重庆市开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何腾飞)

编 辑: 沈娟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