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工作纪实
王仲毅 李文环 李稳
让广大居民吃上放心水
“你家里安装净水器了吗?净水器买什么牌子的好?”从2010年起,在甘肃省静宁县县城,有关“净水器”问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各式各样的净水器在静宁县变成了经销商手里的“香饽饽”。
广大居民对饮用“放心水”的期望,让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深感责任和使命重大。2011年5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城区居民饮水安全调研随即展开。
调研:水源地水位下降严重,城区用水量急剧增大,未来县城供水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饮水安全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说,近两年,城区居民对饮水安全问题反映强烈,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比较关注。2011年,县人大常委会把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列入了监督的重点内容之一。2011年5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东峡库区、五台山水厂、甘泉调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党塬水厂和县给排水公司,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城区居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在县给排水公司了解到,目前城区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于东峡库区、古城乡庙堡村区域、城川乡红旗村区域。县给排水公司现拥有水厂3处、净化站1处,平均日供水量4200立方米,供水范围涉及“三关”(东关、南关、西关)一城(主城区)及八里镇高城寨村、城川乡部分村组,用水人口约8.8万人。
县水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调研组成员,县城起初供水来自东峡库区,由于水量不足和上游污染严重,2001年前后一度造成“水荒”。2006年,为解决城区居民饮用水供应不足、水质差的问题,经多方论证,决定以水量丰富、水质较好的古城庙堡作为县城主供水源,并筹资1700多万元建成了甘泉调水工程,将东峡库区水源地和五台山水厂作为城区供水备用水源管理,使城区居民饮水安全状况在短时期内得到了明显改善。
调研组在甘泉调水工程庙堡水源地现场发现,水源地两公里范围内建有甘泉调水、党塬水厂、北水南调、古城陈河杨沟南山人饮等多处调水工程,共打取水井11眼,其中大口井8眼,冲击井3眼。这些供水工程每天要汲取大量水源,而水源地的水量明显减少,导致几个供水工程争水的问题比较突出。
县水务部门负责人说,甘泉调水工程庙堡水源地,原设计日供水能力为4800立方米。2006年,确定为县城供水主水源地,设计供给城区及司桥乡、古城乡部分农村共6.04万人的用水。2008年,又在该水源地启动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为2978立方米。至此,该水源地总计日供水能力达到8451立方米,供水范围涉及城区及城川、司桥、古城等8个乡镇近20万人。
“由于全县水资源本身匮乏以及持续干旱影响,近两年,古城庙堡、东峡库区、城川红旗三处水源地水位直线下降,目前日供水量不足3800立方米,无法保证城区居民正常用水需求,已严重威胁城区供水安全。”县给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调研组成员。
据静宁县水务部门测量,东峡库区水源地水位由2003年的9米下降为目前的2米,城川红旗水源地水位由2002年的8米下降为现在的2米,庙堡水源地水位由当初的9米下降为当下的2.8米。由于水源地水位呈直线下降,甘泉调水工程3号井已因无水而停用,1号、2号井也不能连续供水。东峡库区1号、2号大口井每抽4小时必须停4小时左右,待水位恢复后才能继续工作。
静宁县水务部门负责人说,截至2010年底,县城常住人口6.8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平均日用水量为4200立方米。每年进入用水高峰期后,城区日用水量最高达5000立方米。由于供水工程建设跟不上县城发展步伐,城区供水保障能力较低,断水、水压不足等现象经常发生。
调研座谈会上,家住县城东苑小区的一位王姓居民说,今年4月以来,城区多处楼房五楼以上经常停水,严重时东城区等一些地势较高的楼房二楼也无法保障正常供水。
调研组还发现,用于城区供水的东峡水库、甘泉调水工程水源地周围大部分是耕地、农田和村民居住区,部分取水井就建在农田中间,化肥农药、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对水源地形成污染。
据主管部门反映,东峡水库上游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神林、联财等乡镇的洋芋淀粉加工厂、洗毯和屠宰等企业的工业污水对水源造成很大污染。甘泉调水工程水源地上游的隆德县温堡乡草浆厂、淀粉加工企业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排水源地。
调研期间,城区一些居民反映,从2009年冬季以来,城区自来水水质一直比较差,时常有悬浮物出现,烧开后还有一些沉淀物,口感差且有异味。
县给排水公司负责人告诉调研组成员,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应达到Ⅱ类,地下水水质应达到Ⅲ类。但因城区供水水源紧张,县给排水公司只能从东峡库区坝面取水作为城区供水补充,由于净化站高程不够,为了保证水压,仅加氯消毒后从蓄水池直供居民。
据静宁县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检测结果,东峡库区地表水氯化物、硫酸盐、细菌总数等指标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水质评价指标为Ⅲ类。五台山水厂水源水的氟、硫酸盐、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等指标严重超标,水质评价指标为Ⅳ类。城区部分末梢水总硬度达到每升541.9毫克,超标91.9毫克。
除了水源不足,水质不达标之外,县城供水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的压力。县水务部门负责人说:“按照全县‘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县城人口将增加到18万,2015年城区日用水量将达到1.08万立方米,按照目前最大供水能力,每天缺口达6140立方米。”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组织全体成员集中学习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等相关规定,除了对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有了明确的认识外,还通过调研和对照分析,为撰写好调研报告打下了基础。
调研组的一位成员表示,城区供水不仅关系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到县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居民安全用水情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调研报告在起草时也下了一番工夫。据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报告六易其稿。针对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报告提出了9条具体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自杰说:“城区供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县城发展的‘瓶颈’。未来县城供水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不未雨绸缪、及早规划、加大水资源开发、供水工程建设,城区供水随时可能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也会影响县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审议: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城区供水质量,全力保障广大居民饮用水安全
城区供水安全一直是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牵挂。2011年6月,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城区供水安全工作。“东峡水库上游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部分乡镇的洋芋淀粉加工厂、洗毯和屠宰等企业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对水源造成很大污染。甘泉调水工程水源地上游的隆德县温堡乡草浆厂、淀粉加工企业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直排水源地。调研发现的这些问题一定要处理,不能再持续下去。”
“按照有关规定,我县城区供水原水都需净化处理。但县给排水公司的水处理设备基本未用,对原水没有进行净化处理,仅加氯消毒后直接进入供水管网,居民用水安全无从保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造成水位下降的原因除水资源本身匮乏和持续干旱影响外,还存在开采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如果水位继续下降,几处工程供水量还将减少,势必使城区供水陷入困境。”
……
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直言不讳地指出城区居民饮用水污染严重,水质不达标,水源地水位下降,城区用水量倍增,水资源供需十分矛盾,存在“水荒”隐患。
据了解,根据调研组向本次会议所作的调研报告,目前,静宁县城区供水安全工作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水源地水位下降严重,现有工程供水能力不足;城区用水量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净化水设施不能正常使用,部分供水管网老化,检验监测设备落后,居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供水单位内部管理不严,日常安全监管措施不力。
为此,张自杰在审议时指出:“我们要正视城区安全饮水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认识加强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保障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近期要解决的头等民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供水工程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城区供水用水安全。”
张自杰认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做好饮用水资源调查,对全县水资源的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等进行科学勘测,积极寻找新的水源,科学论证,制定规划,统筹开发。要认真研究解决甘泉调水、北水南调等饮水工程“争采一地水、个个吃不饱”的问题,合理调配现有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列席会议的一位县人大代表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针对目前城区所有水厂均无符合要求的水处理和净化设备的现状,要在城区新建一处高程、水压、处理能力符合供水需要的水净化处理厂,配备先进的水质净化处理设备,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水质处理,使居民饮用水水质能够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善,保障和维护居民身体健康。”
“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关闭,严格限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大面源污染治理,严禁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堆放垃圾和有害物品。”
“要加大供排水管网改造力度,在城市维护改造建设中统筹考虑供排水管网改造,及时更新改造城区陈旧、老化的供排水管网。加大对供水支管网、末梢管网的改造力度,加快推进供水计量系统改造,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水质二次污染。”
“要着力做好深层地下水的勘测开采,缓解目前供水压力。积极衔接,争取尽快实施引洮二期工程,保障城区长远供水需求。”
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提出了建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城区供水经营单位要树立“以安全供水为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经营理念,抓好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对供水各项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要加强水质净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严格按照饮用水处理流程进行水质处理,严禁未经净化处理直接供向居民。
会议结束后,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审议意见针对城区供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科学规划,积极加强水源建设。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要强化监管,全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政府:将城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列为2012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尽快启动建设,让城区居民早日吃上放心水
广大居民对饮用放心水的期望比较强烈,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工作的审议意见很快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静宁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城区人口急剧增加,解决城区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问题,对水源取水和净水厂进行改扩建显得非常迫切。
在静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政府承诺将城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作为2012年竭力办成的“十件实事”之一。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承诺:“实施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开展城区水源地普查,搞好水源井建设,实施城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完善供水管网,确保城区居民用水安全。”
为了让县政府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2012年,静宁县计划投资2425万元,在店子山建设取消系统1处,2000立方米高位调蓄水池1座,净水厂1处,供水管道4公里,可研报告设计日总取水量16000立方米,东峡库区大口井日取水量6000立方米,东峡水库地表水日取水量10000立方米,这项工程计划于2012年10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2年6月中旬,静宁县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市、县人大代表现场视察了城区供水改扩建暨水质改善工程启动建设情况。
县水务部门负责人向人大代表介绍,由于受资金限制,城区供水改扩建暨水质改善工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在保证供水量的同时,力争水质有大的改善。目前,净水厂一期工程采取斜管沉淀加汽浮过滤工艺,保证城区供水量。下一阶段实施二期工程,建设活性碳过滤系统,确保水质全面达标。
为了保证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规定,9月至10月,检查城区居民饮水安全有关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县政府关于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获知这些消息的静宁县城区一位居民表示,去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对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开展调研、监督,县上正在实施城区供水改扩建暨水质改善工程,10月底就能吃上从净水厂过滤后的自来水,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一位县人大代表说:“城区供水改扩建暨水质改善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城区居民对此非常关注。要严把质量关口,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谢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