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市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视察
为了落实市委优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近日研究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将从2008年6月23日开始,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在樊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分成5个视察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国土局、市建委、市商务局、市文体局、市房产局、市城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安全生产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土地交易中心、市综合招投标中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况进行为期6天的视察,视察的内容是: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情况。了解各部门和单位对各自的职责、权限、程序、时限、依据、收费(罚款)项目和标准、法律救济途径、承办人员等实质性内容,是否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各类办事大厅、有关会议公报、公示栏、文件查阅中心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在办公场所是否公示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公布审批事项的申请条件、办事程序、办结期限及收费的依据和标准、以及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投诉、监督方式等事项,是否方便群众办事。
完善集中审批和许可制度,优化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情况。整合行政审批职能,实现集中高效审批,是否按照应进则进的原则,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业务人员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并按要求实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和AB角制度,实现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和领导到位。是否改革审批资料的获取方式,部门在审批过程中需要投资者重复提供的资料,能否在行政服务中心共享信息平台下载、打印,并据此存档。是否真正减审批时限,减申报资料,免行政规费。各部门是否按照《方案》压缩后的时间要求,实施工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的新的行政审批流程,将审批过程中的申报资料精简到位,并按规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改造升级行政审批系统?市直有关单位的行政审批系统是否适应优化工业行政审批项目流程的新要求。投资者的基本情况能够自动生成各审批部门需要的表格,各审批环节的审批结果是否能回传并扩充基本信息情况表;各部门内部的业务系统(审批系统)是否与行政审批系统实行对接,便于协同办公。
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首错帮助、改过免罚和重大行政处罚审查备案制度的情况。各部门各单位是否对物价局、市财政局核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示。对企业的收费、是否一律按规定的下限执行。各执收执罚部门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脱钩。严禁执收执罚部门以各种形式下达收费、罚款指标和任务。各行政执法部门对经济活动中轻微的过错行为,是否按照首次不处罚的原则,责令责任方限期改正,未按要求改正的再进行处罚。对企业的重大行政处罚、数额较大的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的,是否履行必要的审批和听证程序。在下达处罚决定书前,是否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备案。
严格执行进企业检查审批备案制度的情况。除食品和危险化学品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环境保护检查、质量技术监督检查、政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及上级安排的突击性检查等应急公务或突发事件,可先检查后备案外,其它检查都必须事先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批。未经审批或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进入企业进行检查。经批准的检查由执法部门与企业预约,不得随意以检查、收费、罚款等理由约见企业法人代表,不得妨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检查结果应及时告知企业,并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这方面工作做得如何。
积极推行综合执法制度的情况。执法单位有多个内设机构和二级单位行使执法权的,要相对集中检查权和处罚权,实行综合执法,严禁内设机构和二级单位各自单独对同一企业实施重复检查和处罚。是否有重复检查和处罚情况。
完善中介机构监管机制的情况。有监管职能的主管部门是否加强了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特别是土地、房地产、环境评价、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审计、安全生产评价、会计等与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的监管,是否规范了其行为。各类行业协会吸收会员是否按照自愿原则,不得强制要求管理服务对象入会。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否建立中介机构准入制度,是否按照公平、择优的原则,选择公正诚信、力量雄厚的中介机构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中介机构服务区执业,是否打破行业垄断,实现行政审批与中介机构配套服务。
规范涉企评比、培训、考察等行为的情况。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置出台涉企评比的项目,确需开展培训、考察活动的,须由承办单位提前向市政府法制办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涉企培训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严格控制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参加学习、考察、学术研究、技术考核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活动。确需开展这些活动的,须由承办单位向市政府法制办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谁组织、谁出钱,一律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各部门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执行国务院、省市政府公布取消审批项目的情况。国务院、省市政府已经明令公布取消的审批项目,各部门执行得如何,是否还在继续执行审批。
各部门转变作风、为企业服务、为民服务的情况。是否有制度、有措施等。(襄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