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河南 > 新闻报道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来源: 信阳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0年04月22日 08:16

  4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铁璜,副主任李军、高曙霞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负责同志和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市长助理杨六栓、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和上天梯管理区视察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姚铁璜一行先后来到信阳市产业集聚区、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羊山茶产业片区、上天梯产业集聚区等地视察,并听取了有关负责同志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姚铁璜指出,这次视察的目的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四个重在”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通过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专题工作报告,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督促整改,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存在产业层次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体系”),走节约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集聚区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

  姚铁璜要求,要正确理解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提高综合竞争力。一是产业要“关联”。产业集聚区不是简单的集中,而是产业的链接、产业的融合、城乡的统筹。产业集聚区是更高层次的园区,既要求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又要求区内有特色指导产业。二是发展要“集中”。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企业布局无序散乱,一些有关联的企业分散在不同区域,这就不可能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三是发展要“集约”。建设产业集聚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土地、资金、人才、信息、装备和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利用,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产业。因此,(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产业集聚区建设一定要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理念,实现集约化发展。四是功能要“集合”。要体现“产城一体”,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对接,尤其是县级产业集聚区一定要与县城建设相对接。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以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的集中,为城市化提供基础支持,又以城市的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

  姚铁璜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统筹解决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不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产业和项目决不能进入产业集聚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竞争力。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要通过大力引进市场竞争力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决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追求规模,而盲目引进承接一些落后产业和项目。要注重集约高效。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实现土地和其他资源的节约利用、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杨六栓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黄 铎)

编 辑: 唐志强
责 编: 唐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