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海南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环保工程
海南日报海口10月13日讯(记者周元)为夯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基础,促进生态省建设工作,10月13日―16日,8名驻琼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我省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今天上午,调研组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室听取了省政府汇报,副省长姜斯宪向代表们介绍了我省实施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省委、省政府从2008年起就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实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计划三年实现对全省所有市县的全覆盖,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0%以上。
截至目前,全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28个污水处理项目,已有25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三亚红沙和鹿回头2个项目已完工,预计今年底我省有18个污水处理项目竣工。此外,全省21个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有1个已竣工并试运行,15个垃圾处理场已开工建设。今年底,我省将有17个垃圾处理项目竣工,其余项目明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参加此次调研的有吴昌元、符桂花、郝如玉、邓泽永、王雄、王积权、陈国诚、余永华等8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昌元任调研组组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任副组长。
又讯(记者周元林伟)13日,驻琼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到海口实地调研,听取了海口市实施污水与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据了解,目前,海口市区仍有334个排污口未截流或彻底截流。本月下旬开始,该市将对这些排污口实施截流并网工程。
驻琼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今天先后到海口市垃圾处理场、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参观、调研。代表们详细询问了每天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量,处理方式对环境是否有影响,扩建项目进展情况等问题。
代表们对海口市政府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调研组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昌元将其归纳成五点:一是进一步健全责任制,抓好在建的项目;二是进一步研究后续资金的配套和概预算控制;三是加快污水、垃圾的归集、截流,把成为“瓶颈”的网管建设抓好;四是建议有专人、专门部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支持项目建成后进入良性运转;五是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