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首次举行专题询问会聚焦同德围治堵
第一个询问向市交委提出,市交委主任冼伟雄(中)认真应询。
符超军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邦明)转交给你们的基层群众意见是否进行了研究?同德围道路建设如何确保按期投用?有没有财政保障?昨日下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同德围居民出行难问题举行史上首次专题询问会。由19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组成的询问人、6个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应询人针对同德围交通问题一问一答,其中9名询问人连续发问。虽然有一两轮追问,但整场询问会理性、平和,涉及到同德围治堵的众多热点难点问题。
据了解,此前同德围地区交通改善专项方案中共计23项措施,目前已完成18项,剩余措施正在继续推进,部分已给出明确时间表:如同康路连接增槎路工程今年底完成,这意味着同德围半年内增加一条西进出入通道。而另一与同德围困局关系重大的拓宽西槎路—增槎路工程,明年将开始工程前期工作。
109条市民意见转至交委
昨日的询问会一开场便直奔主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刘东升第一个询问,对象是市交委。
“关于同德围治堵,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今年5月份就收集了很多意见,比如有居民反映,同德围不少居民在天河区工作,每天早晚往返奔波,常年备受交通折磨,希望增加从同德围到天河的公交线路、车辆和班次,并加强沿途交通管理和疏导。他们迫切要求政府出手,解决困难。
他问道:“我们把从居民和网友中征集的109条意见在5月底全部转给交委。交委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不是已经做了认真研究,能不能做一个具体回应?请简要介绍根治同德围居民出行难问题的工作思路,以及近期准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缓解困难。”
“本月逐个联系提交建议的市民”
广州市交委主任冼伟雄第一个应询。他回答说,对于这109条意见,交委正认真地一条一条地研究,并分门别类。“我向人大代表表个态,只要有利于群众出行的措施,我们克服困难一定做好。这109条意见,只要提意见的市民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都会一一沟通,虚心听意见,期限不会超过6月份!”
冼伟雄介绍说,最近一年交委优化新开了公交线路,方便市民换乘地铁公交;在早晚高峰,新开4条高峰快线,准备近期分别在上埗地区、同德乡、鹅掌坦新开3条微循环的公交快线,目前同德围覆盖的公交线路有27条。此外,还将对同德围地区的公交站点进行优化、新增。对早晚高峰,加强早晚调度,运力增加了36%,现在同德围市民出行时间缩短了6到8分钟。
“同德围居民出行难是一个综合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交通反映出来。”冼伟雄说,整个同德围向天河的公交线路有6条,交委会再分析这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该增加的会增加。
“应询的真功夫在于出实效”
听完整场询问会,主管交通的副市长甘新说,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都给了我很多启示,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他表示,同德围地区要下决心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加快地铁建设,二是加快产业升级,调整关闭在该地区的货场、沙站。
“从回答的情况以及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市政府是高度重视同德围出行难问题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子基说,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继续下大力气改善同德围地区居民出行难问题。
陶子基表示,“专题询问是要推动工作。应询的真功夫不在今天的回答,而是如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抓落实,出成效,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据他透露,今年7月和10月,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按照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继续开展专题询问。
焦点问答
上埗桥拓宽10月底开工
道路建设
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主任金更生询问 去年市政府提出了多项道路基础设施改善的措施,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所有项目按期完成,如期投用?
市建委副主任陆原表示,方案中涉及道路的共12项,亚运前已完成4项:包括上埗桥调头辅道改造、西槎路护栏、三个天桥等改造。西槎路和西湾路这两条路的车速比以前提高了23.7%。
今年将投入建设的有4项:打通西槎路到增槎路的同康路工程已动工,项目共投资1.84亿,已完成7000万投资,拆迁基本完成,预计年内完成。增槎路63中和金碧新城的人行天桥,今年底投入使用,年度投资1000万元。上步桥拓宽工程10月底开工,工期预计10个月。广州清高速路收费站掉头辅道总投资4800万元,年度投资3200万元。
2011年至2015年将进行4项工程:拓西槎路、拓宽横江二路,新建西环路,新建东环路,四个项目已投入11年至15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4个项目总投入40亿。今年建委统筹的全市用于道路建设的资金是25.1亿元。
8号线和13号线最迟2015年完工
地铁建设
市妇女联合会主席李建兰询问 解决同德围交通问题主要靠地铁,请问政府部门在加快地铁建设方面有没有什么安排?
市发改委副主任曾进泽表示,经过同德围地铁规划主要有3条线路,分别是8号线北延段、12号线和13号线。其中8号线北延段经过同德围直达白云湖,对缓解同德围交通将起到重大作用;12号线是改善同德围与外界联系的轨道交通;13号线是东西快线,贯穿城市东西地区,对同德围也会起到解困作用。曾进泽介绍,8号线北延段和13号线已经纳入广州市2011年—2015年的线网规划,目前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复。12号线稍晚一些,预计要在2015年之后再建。
市地铁公司总公司副总经理刘光武表示,8号线北延段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一旦国家发改委批复,8号线北延段就可以全面动工建设。
货场搬迁 已经搬了一个还有两个已有新选址
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邝潮新询问 根据调研,同德围货车占了15%的交通流量,货场和货车这么多,请问政府怎么考虑货场搬迁?白云区区长余楚风表示,同德围此前有货运场3家,沙场和搅拌站各1家,有2家批发市场。白云区已经出台整治搬迁计划,目前已经有1家货运场搬走了,剩下的两家都属于广铁集团。
广铁方面表示,近年来广铁分别关闭了广州南站、广州西站等货运场,如果位于同德围的货运场也在短时间内搬迁,会对市区的物质供应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广铁从2006年底开始考虑在广州市区外选址建设新货场,去年9月,敲定选址位于白云区西北部的江高镇大田村,占地面积达3000亩左右。目前这个项目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将按照步骤建设新的铁路物流中心。此外,白云区水务部门已向同德围沙场下达整改要求。派安混凝土搅拌站地块将建保障房,年内将停用。2家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变身展示设计中心,不用搬迁。
人口控制 人口已超标还建保障房?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民盟广州市委专职副主委余堪赐询问 目前同德围地区的居住人口已超出了规范设计,但仍有多个保障房和商品住宅房在规划建设中,政府部门如何规划控制房地产项目,防止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市住房保障办副主任杜树灵表示,同德围已建成交付6000套保障房。同德围地区出行难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建保障房也是同样重要。在今后的保障房建设中,广州将根据该区域人口和资源的承载力,合理掌握保障房建设工程的进度和节奏;在保障房建设项目当中将优先建设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中心、交通场站所等,确保配套设施同住宅同期开工、同期竣工、同期验收、同期交付使用。
“保障房居住人口对交通影响不大”
余堪赐对杜树灵的回答似乎并不满意,他追问道 现有人口已超规模,如何落实规控,防止人口膨胀?杜树灵解释,6000套保障房居住人口约1.8万人,占整个区域的6%,在建五个项目中,估计周期最短也要两年甚至两年半以上,在这两年内,政府会对交通采取各种措施,等低收入家庭住进后,在良好的管理下,交通会有一定的缓解,对交通影响不会太大。此外,今后保障房选点尽量不选这个位置,以降低该区域交通压力。
“人口远超规划不能再增加”
余堪赐询问 仅仅是住房办可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人口控制,落实规控,可能需要多个部门。根据调研,这个区域实际上住的入口达30万,而且还有10万人口的保障小区,房地产项目在建,规控如何落实,规划局这一块是如何考虑的?
周鹤龙表示,规划部门的抓手是控建筑量。这一块做规划的范围是3.81平方公里,同德街的范围根据相关统计,现总居住人口为15.1万人,之前说的的30万不知是什么口径统计的,还需要权威部门确认。现在的建筑现状总建筑面积334万平米,未来的规划建筑面积是443万平方米,与规划控制的总建筑总量有100万平米的差距。
有人说大同德围,大同德围地区到底大到哪里?如果30万人集中在3.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则非常大。周鹤龙表示,15.1万人里面,常住人口10.7万,户籍人口只有1万多。即便如此,从现在来看,人口也已超出规划的规模,不能再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