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大就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组织专项调研
江门日报讯 如何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解决群众“出行难”?5月25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照平率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就此开展专题调研,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为寻找解决我市公交管理存在问题的办法,陈照平一行于5月25日赴佛山考察学习,先后来到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岭南大道公交枢纽站等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佛山市在电子站牌建设、公交线路规划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当天下午,陈照平一行乘坐从江门新汽车站开往新会汽车站的102路公交车,亲自体验公交车的服务、环境情况,并到我市LNG加气站调研,了解我市公交行业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情况。据了解,目前我市市区公共汽车保有量为811.7标台,公交线路105条,公交出行分担率16.1%,公交平均发班密度每分钟8班。公交的发展水平离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存在公交出行分担率低、候车环境差、运送速度较慢、群众乘坐公交车不方便等问题。
5月26日,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分别作工作情况汇报。在听取汇报后,宋强委员表示,要改善我市公共交通现状,不是单个部门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刘夏林委员提出,要扩大推进公交优先的城区范围,让更多的市民受惠,政府要协调好各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建设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李全委员认为,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就要规划建设管理好市区道路包括道路基本设施。
陈照平表示,佛山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城市交通运用信息化管理、推进智能公交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她认为,通过这次调研要明确三个问题:首先,推进我市公交优先工作要解决机制问题。公交优先,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问题的,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其次,明确公交优先的范围,公交优先要站在整个中心城区来考虑,明晰中心城区的概念。第三,重视市区的道路建设,将道路扩宽等摆上议事日程,提高道路建设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出行难。(本报记者 赵可义 通讯员 邢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