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广东人大新闻奖评选揭晓
第20届广东人大新闻奖评选于5月9日揭晓。经评选委员会评定,评出《“我们不是随便看看,浪费时间的”》等12件作品为一等奖,《省人大常委会跟踪到底 32个收费站撤了》等23件作品为二等奖,《二十多万字一腔代表情》等43件作品为三等奖。评选南方新闻网、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为2010年度广东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朱小勇、李先锋为2010年度广东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广东人大新闻奖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人大新闻协会联合主办,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举办了20届。本届广东人大新闻奖评选,省直各新闻单位和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共报送了180篇作品,其中78篇作品获奖。获奖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依法履行职责,推进人大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题材丰富,主题鲜明,形式生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展示了我省人大新闻宣传的新成果。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第20届广东人大新闻奖评选委员会主任陈逸葵在评选会议上作讲话,认为人大新闻奖评选工作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全面系统地总结20年来人大新闻奖评选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升人大新闻宣传的水平和质量。
陈逸葵指出,人大新闻宣传伴随着我国人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记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完善以及人大各项工作不断发展的进程,展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每年一届的广东人大新闻奖,作为评选表彰人大新闻宣传优秀作品的省级奖项,对鼓励、促进、引导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创作更多宣传报道人大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宣传报道人大工作的优秀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广东人大新闻评奖活动2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人大新闻宣传的经验,完善评奖工作程序,健全激励机制,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对于推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研究,促进人大制度的完善与人大工作的发展,鼓励人民群众更加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逸葵提出,回顾总结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经验,我们深深认识到,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人大作为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就是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过程。长期以来,人大工作和人大新闻宣传都始终坚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高度,准确把握、科学谋划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同时,人大新闻宣传必须突出人大特点,体现人大特色,这就是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都应该在人大新闻宣传报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是坚持程序性与实体性相结合。人大工作的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人大新闻报道必须准确、规范,不能在程序上出现差错和纰漏。但这也容易造成人大新闻宣传报道中存在的一些程序化问题,如消息老化,评论套化等。因此,要注重在人大新闻宣传报道中深入挖掘人大会议程序性内容背后的深刻、丰富的内涵,加强新闻策划,善于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下功夫开掘人大新闻的“富矿”,把人大新闻做活、做深、做好,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近年来,在人大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会内会外互动的新趋势,即“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会议的重要报告和人大代表的审议发言中都能够得到反映。新闻单位要善于捕捉新闻热点,挖掘新闻题材,把严肃、庄重的会议活动写新、写实、写活,努力创作有感染力、影响力的作品。
三是坚持宣传教育和引导有序参与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报道,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如地方人大立法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立法项目的确定、法规起草、调研、论证到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全过程,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这种公开,有利于引导、鼓励公民有序地参与人大的立法工作,有利于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为法规通过后顺利实施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引导公民参与立法工作的过程,就是对公民进行法律教育的过程。新闻宣传在这方面应当积极作为。
四是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进行广泛、深入、有效的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新型媒体发展迅速,其传播速度快、反映敏捷、信息量大的特点,非常有利于跟公众进行互动。当前,我们要学会借助新型媒体的优势,扩大人大新闻宣传的效应。
五是坚持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人大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监督,舆论监督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开的监督,其开放性、及时性、群众参与性很强。在我们新闻报道工作中,在人大新闻宣传中,把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两者的优势和力量有机结合,就能够形成合力,发挥监督的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信息宣传处 董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