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代表内务司法专业小组赴市中院视察行政审判工作
11月14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工委主任黄荣康率市人大代表内务司法专业小组赴市中院视察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市中院余明永院长对2012年以来广州市两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汇报,随后代表们围绕国家赔偿、交通管理、行政案件提级管辖、法院辅助人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提出意见建议。黄荣康主任充分肯定了市中院行政审判工作,认为市中院行政审判质效高,工作积极主动,职能延伸到位,通过行政审判引导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依法行事,树立规则,化解矛盾,体现了中国法制的进步。
近年来,市中院紧紧围绕新型城市化发展,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狠抓审判质效管理,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推进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促进法治广州建设。2012年至2013年10月,全市法院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701件。依法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其中法院判决维持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为315件,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为1451件,原告主动撤诉的为738件。依法监督行政机关,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其中法院判决撤销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350件,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为82件,责令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为36件,经协调和解被告主动改变原行政行为后撤诉的为5件。(其余724件包括驳回起诉、移送管辖等未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实体审理的裁判类型)通过行政审判,促进行政机关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弥补工作不足,提升执法水平,促进法治广州建设。如市中院审理的崔某某诉番禺公安分局行政处罚案,既支持公安机关对崔某某行政拘留的决定,同时指出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审慎行使,拘留十天处罚畸重,变更为拘留五天。
二是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畅通行政诉讼救济渠道,准确把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起诉条件。同时,充分运用提级管辖等手段,为当事人行使诉权创造便利条件。加强行政案件立案指导,依法受理新类型案件,杜绝有案不收、有告不理,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现象发生。加大对涉及民生类行政案件的审理和监督指导力度,做好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劳动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的行政案件审理和非诉执行案件审查工作。正确处理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与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关系,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如市中院审理的涉隆辉电子厂住房公积金管理408件系列案,严格依照公积金管理法律法规,充分支持职工公积金权益诉求,获得良好社会效果。
三是充分发挥行政协调功能,化解行政争议。及时提供法律意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如市中院行政庭参加了国家环保部对广东电网公司《行政处罚书》执行协调座谈会,为妥善处理线路工程环境事宜提供法律方面的意见。加强个案协调,实现案结事了。在审理涉市气象局行政处罚系列案中,市中院发现其核发被诉防雷工程验收合格证时提交虚假材料,考虑到若撤销该批合格证,拆除防雷工程项目,会引起社会公众恐慌,而维持该批合格证则会让公众怀疑该批防雷工程质量,同样会造成不好社会效果。市中院经与气象局沟通协调后,要求气象局对涉案防雷工程重新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验收不合格的则要求进行整改。该系列案的妥善处理,实现了双赢。
四是妥善处理重大敏感案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政治性、政策性强,社会普遍关注,领导重视或者可能引发不稳定的敏感或群体性案件,尤其是2012年以来城中村改造引起的大量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全市法院坚持从维护大局和稳定出发,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把握审理敏感行政案件的严峻形势,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坚持主动向上级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以及上级法院的业务指导,提高办案质量。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努力通过协调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力争将案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做好案件宣判和判后答疑工作,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2012年至今,全市法院妥善处理此类案件705件,均未造成重大社会影响事件。
五是狠抓审判质效,提升行政审判公信力。一是提级管辖促公正。严格执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的提级管辖通知要求,2012年后以中央直属行政机关驻粤外派机关以及省直属厅局级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均由市中院一审管辖。二是抓业务提水平。召开全市法院行政庭庭长联席会议,就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维护裁判尺度统一。举办案例点评会议,总结审判经验和典型案例,及时发现和解决审判实务问题。开展行政审判业务培训,加强全市法院行政庭、立案庭、执行局等相关人员对新法的理解和适用,确保正确执法。三是推进司法公开。拓宽司法公开渠道,通过组织行政庭审旁听、与市委党校共建依法行政教学基地、庭审网络直播、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形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行政审判质量,提升行政审判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