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浙江 > 图片报道

温州市人大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执法检查

来源: 温州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4年09月02日 15:19

  7月底至8月上旬,市人大农资委、城建委组成调查组对饮用水水源保护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调查。调查组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到瓯海区、文成县、泰顺县实地调查,查看了一区两县部分水源保护区、污染隐患点和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听取了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并深入库区乡镇召开库区群众转产转业工作座谈会,要求未实地调查到的8个县(市、区)上报自查材料。市水利局、环保局和市公用集团负责人陪同调查。

  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自去年7月份饮用水水源保护审议意见交给市政府办理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审议意见要求,细化方案,积极整改,在宣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在宣传方面,市水利、环保、民政、卫生部门结合各种水主题宣传日开展了宣传活动,积极推动民间环保组织开展活动。市珊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及保障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得到了中央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群众护水意识提高,舆论监督力度加大,有力地推动了水源地保护工作。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建筑建设加快,水源地保护逐渐规范化。在水源地污染综合整治方面,尤其是规模畜禽养殖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饮用水质量提高,水源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生态搬迁开始真正启动。在生态补偿方面,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覆盖面扩大。

  调查中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源地综合整治还未完全到位,污染回潮压力大。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有反弹可能,围网养鱼、偷鱼、钓鱼正成为影响珊溪(赵山渡)库区水质的一大因素。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违章建筑建设仍未禁绝。夏天大量的游泳、洗浴等休闲行为也带来水源地水质富营养化。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难,长期有效运行机制未建立。库区所在县市对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策处理力度还不够大。三级入户管网的建设进度迟缓,影响了污水收集,珊溪库区已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和年内可建成另外5座污水处理厂要实现正常有效运行难度较大。各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期运行维护管理经费来源未明。三是转产转业工作难度较大,指导引导和产业平台搭建还不到位。地方政府对转产转业工作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扶持力度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出台各类扶持、优惠政策帮助养殖户提高素质,掌握实用技能,发展生产。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做得不够细致,建设进度不快,推进力度不大。

  调查组建议:一要完善联合执法,加大水源地综合整治力度。贯彻执行好温政发〔2014〕29号文件、温政办《珊溪库区属地常态化联合执法体制实施方案》和相关市政府会议纪要,解决执法交接中的空档问题。水陆并举,做好巡查工作。二要敢于克难攻坚,确保环保基础设施建成并有效运行。库区县(市)政府要承担起政策处理重任,大力推进截污纳管工作,尤其是抓紧开展三级入户管的建设,尽早完成在建环保基础设施。要积极稳步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费用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管理费用。三要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引导库区群众转产转业。

  8月底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二十次会议再次了听取市政府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和调查组的调查情况汇报,并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和9个督办重点问题的办理情况开展了满意度测评。(朱淑慧)

编 辑: 张学文
责 编: 张学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