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显实效
海宁市自提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后,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推动全市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坚持有的放矢逐步推进。
一是以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方式,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工作、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城乡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等情况报告,通过了《海宁市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提出基础建设与改造、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育、教学管理方式改革与完善、教育资源规划与整合利用等方面审议意见。
二是组织代表进行视察和调研,对教育园区建设、市内几所高中搬迁建设、市图书馆建设、网吧经营和管理、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管理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察看,及时提出视察意见和调研建议。
三是督促代表建议的办理和落实。近三年来,有关教育方面特别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的代表建议每年都有10—20件,对此,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突出重点,分清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分别采取常委会领导与市政府领导一对一牵头督办、有关办事机构全面督办、年终未完成跨年再督办等方法,有效促进了《关于要求民工子弟学校列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的议案》、《关于要求尽快建立农村教师的激励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关于要求统筹发展市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建议》等一大批代表议案建议的落实到位。
四是组织约见和询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定期约见代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人代会组织专题审议会直至现场直播面对面等多种途径,架设平台让代表带着百姓的心声与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零距离对话,请代表摆问题、问原因、提意见,让政府和部门听情况、讲原委、诉难处,在互动交流、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分析商量对策,真正做到把能办的事办好,不能办的事解释好、沟通好。
三年来,在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助推下,海宁市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人才队伍名优工程实施意见》,启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人才队伍名优工程”、“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王晓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