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水利水务工作
3月21日,在第19个世界水日来临前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率视察组对我市水利水务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冒雨察看了吴中区新齐村林家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并听取了市政府副市长周玉龙作的专题汇报。
据了解,“十一五”是我市水利事业发展史上投资最大、发展最好、百姓得益最多的时期,五年累计投入100多亿元,防洪保供能力逐年提高,农村水利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和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水务事业迅猛发展,城乡水环境面貌有效改善,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进入水利现代化成熟期的地区。未来一段时期,我市还将加快推进五大工程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参加视察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肯定了我市水利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并围绕加快城乡河网整治、确保饮用水安全、大力治理城区河道等问题提出殷切期望。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作了总结讲话。她指出,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富、因水而名。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城市未来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也以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为我市进一步做好水利水务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杜国玲要求,要不断深化认识,从偿还历史欠账、防灾减灾、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认识水利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江河湖泊单纯看作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要深化体制改革,尽快理顺机制,扭转水利水务领域多头管理的局面;要坚持综合治理,不仅注重河流、湖泊的整治,更要着眼于湿地、丘陵、山林、地下水等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保持原有水文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构建立体化保护的新格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尤其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投入,既架设高标准的主干管网,又浚通支管和排水网络,重现鱼米之乡的水系风貌;要保持河道的总量平衡,保护好苏州的“毛细血管”,使之既成为防洪排涝的后备军,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