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近日,青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调研,听取了青岛市气象局、即墨市气象局有关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自动气象站点、视频会商系统、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气象要素综合探测系统等设施装备建设情况。
据了解,青岛地区自然灾害中90%以上是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台风、暴雨、雷电、冰雹、雾、寒潮、大风、低温冻害等。其中,干旱发生频率高,年降水量为662.1mm,季节性明显;年平均雾日51.5天,严重影响交通、航空、电力、空气质量等。近年来,青岛市气象部门秉承“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努力推动气象服务上水平,保证了青岛市气象现代化水平部分领先、整体不落后。
委员们对青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资源技术、人才队伍、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指出,农业仍然是最需要气象服务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最需求气象服务的群体,农村仍然是气象服务最薄弱的区域,对此要切实提高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白文涛 张琳)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沈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