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4月14日,山东省肥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茂珍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视察。
视察组听取汇报了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部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中心建设和农民职业培训情况。视察组认为,全市各级按照国家和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部署要求,围绕“奋战四年,收入翻番”的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以有机化带动市场化、推进产业化、提升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目前形成了有机蔬菜、绿色肥城桃、“两菜一粮”、绿色干鲜果品、速生用材林“5个10万多亩”的特色产业格局;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1家,制定了农产品8个地方标准和30多种瓜菜生产操作规程。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依靠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全市常年务工经商农民达到18.4万人,农民纯收入中非农收占到65%以上,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27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视察组对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表示满意。
视察组也同时指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不多、个头也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利益共同体机制不活,利益联结不紧密;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的弱质产业性质尚未根本改变,受自然条件制约影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视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倾注更大的精力,打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培植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品牌,靠品牌、规模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机制创新,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稳妥推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经营村庄“三篇文章”,探索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合作模式,引领农民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四是依法治农,建立健全农业稳定投入机制,农民经常培训机制、农业保护和保障机制,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于树军 陈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