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山东 > 新闻报道

专题询问有形更有效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14年03月31日 19:04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张德江委员长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提高专题询问的质量和实效”单列为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用较大篇幅作了系统深入地阐述。目前,专题询问作为全国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已成常态化。这一成功实践和积极探索,给地方各级人大深刻启示和有益借鉴。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启专题询问。之后,地方各级人大纷纷学习这一做法,相继开展专题询问。从各地情况看,有的在常委会会议联组审议时进行询问,有的开展执法检查时进行询问,有的专门召开询问会,等等。尽管组织形式不尽相同,但工作流程大同小异、做法基本一致,各具特色。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结合审议传染病防治、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农村扶贫开发等报告开展了3次专题询问,议题选得精准,委员问得深透,部门答得到位,一问一答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干劲,达到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社会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落实好张德江委员长对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这一严肃要求,必须把求实效贯穿于询问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绝不能演戏、念剧本。在询问内容上,要瞄准党委政府着力推进、社会普遍关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询问的问题要不空不虚不偏,既有宏观和全局的,又有非常具体实在的,增强针对性。要制定科学的询问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询问目的、参加人员、方法步骤、责任分工、具体要求、跟踪督办等内容,为组织开展专题询问提供遵循。要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对接协调,做到沟通不串通、应对不应付,不搞形式主义。要对询问的会场布局、程序设置、现场组织等精心安排,确保询问依法按程序顺利进行。对回答不够清晰或不透彻的问题,要进行追问、补充提问,力求问出深度和关键,答出责任和承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和社会关切,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继续开展专题询问,完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张德江委员长对专题询问提出的新要求。期待人大工作有更多创新之举、务实之措,以卓有成效的履职作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王法顺)

编 辑: 苏大城
责 编: 杨胜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