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2月10日上午,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开幕。552名市人大代表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汇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杜昌文、胡岗、王献玲、刘明珂、花兆贤、李世光、毛秀凤、王秀禄在主席台前排就座。胡岗主持会议。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刘曙光、崔建平、李守玉、苏立科、张小梅、初宝杰、陈白峰、邹庆忠、孙起生、孙明亮、刘炳国、郝树东、刘德成、于生、王秀河、刘伟、潘强、王桂英、夏芳晨、王树华、张望军、辛丕宏、姜树政、杨洪旭、王卫东、李传恒、吴建民、王继怀、王贤臣、李士来、杨肖青、满郭强、杜国忠、刘维国、于永生、丁志伟、宋赤锋、张恒道、万伟锋;大会特邀贵宾王树芳、孙嘉炼、王伯祥、迟昭厚、赵兴涛、房忠昌;是市人大代表的原副市级及以上领导王治华、张建国、王永兴、康凤英、杨继生、王维盛、邢培彬、鞠献宝、黄潍连,大专院校负责人石增立、傅大军;大会主席团其他组成人员。
上午9时,胡岗宣布大会开幕。会场全体起立,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刘曙光代表潍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大部分,分别是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刘曙光说,2013年,在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紧紧围绕“四一三”战略重点和全市统筹发展战略布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0.7亿元,增长10.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3.9亿元,增长1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0亿元,增长19.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8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8386元、13273元,增长10%和1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6%。产业转型深入推进。以建设“四个基地”为重点,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围绕发展品牌农业进行转调创,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和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深入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160.2亿元,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非加工制造环节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提速计划顺利实施,增加值占比提高1.9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5个百分点。统筹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建设规划基本编制完成,15个飞地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提升市区的各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开展两河开发战略性研究,形成了初步成果。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01个百分点,达到51.8%。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面向全省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获批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金融控股集团。中高职与普通本科人才实现衔接培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启动“386”环保行动,关停污染企业581家,拒批化工类项目63个,对4个区域实施了限批。万元GDP能耗降低3.8%。连续14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完成绿化造林34.96万亩。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8.2%,市政府承诺的2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4万人。“平安潍坊”、“法制潍坊”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主要指标继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测评列全省第1位。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减市级审批事项45.3%。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18项减少为56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2亿元。市级3305项行政处罚事项纳入在线监控。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等得到较好规范和治理。
刘曙光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推动产业转型,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潍坊。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在省下达指标基础上加严15%。
刘曙光指出,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以加快建设“四个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转型发展。继续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和工业提升计划,精心实施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在推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摸清底数,解决好“靠谁创新”的问题。要明确主攻方向,解决好“围绕什么创新”的问题。要优化体制机制,解决好“靠什么推动创新”的问题。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解决好“如何利用好创新资源”的问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好“谁来更好服务”的问题。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要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四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创新外贸发展方式、招商方式、经济合作方式。五是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举全市之力突破滨海,大力提升市区,加快开发两河,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六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上实现新突破。突出以人为本,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产城一体,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协调发展。七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加强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重点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加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等7个方面25件民生实事。严守确保安全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两条“底线”。
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刘曙光提出要按照建设“五型”政府的目标,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升职业化水平,坚持廉洁从政。
本次会议书面印发了《潍坊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潍坊市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一并提请代表审查。
部分省人大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各部门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大专院校以及全国、省驻潍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出席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全体委员,部分潍坊市荣誉市民,大会秘书处各组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