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上海 > 新闻报道

上海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关注大气污染

来源: 上海人大公众网  浏览字号: 2013年12月10日 16:47

图像

图像

图像

  本月以来,中东部地区再次遭遇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霾污染,pm2.5爆表更是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重度污染天气下,政府部门强化了哪些应急措施?普通市民该如何应对?12月9日,市人大代表年终集中视察继续进行,50多名市人大代表及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到市环境监测中心及田林东路大气监测路边站开展视察。除了看现场、听汇报,座谈会上,代表们接连发问,并纷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意见、建议。

  问:AQI滞后何解?

  “现在空气质量指数(AQI)比较滞后,很难帮助学校准确预测未来天气,到底停不停课,出不出操,我们很困惑。”市人大代表、延安中学校长郭雄首先发问。对此,市环保局局长张全频频点头。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市人大代表张展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上午去学校,看到学生们还在跑步。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指标,只要户外运动还没停止,大家就得继续跑。”胡敏代表则更进一步提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气候的承受能力不同,是否有可能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及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出台差异化、有针对性的预警措施。

  张全在回应代表意见时坦言,目前AQI是参照当前和前推24小时的污染深度,确实存在滞后性。他也指出,目前上海正向国家提出有关优化AQI指数计算方法的建议,将兼顾科学研究和生活服务,突出体现AQI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指导性。

  问:外地牌照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如何管理?

  “目前上海pm2.5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25.6%,是最主要的因素。”座谈会上,张全局长的介绍引发了众多代表对机动车污染治理的热议。

  常江代表指出,现在上海对机动车尾气的监管,主要限于本地家用轿车,但针对外来大型货运车等污染大户恰恰没有较好的措施,成为监管软肋,他问道:“政府到底有没有好的应对措施?”

  “上海街头的出租车平均一年跑12-14万公里,三元催化器的老化是必然的,而三元催化器的损坏将影响汽车尾气排放的净化,”,卢冠忠代表希望,政府对出租车的三元催化器更换要予以重视。

  马瑜代表则追问,“我们究竟有没有测算过上海可容纳的机动车保有量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上限?”

  张全回应时表示,上海正进一步加大力度淘汰黄标车,截至11月底已淘汰了6万多辆,明年还将淘汰黄标车7万辆,后年争取全面完成淘汰任务。针对在上海行驶的外牌车辆,张全透露,上海将进一步加强与外地的合作,加大异地执法的力度,在年审中设卡。而有关推进出租车三元催化器更换的政策,也正在加快研究中。

  建议:指导市民应对重雾霾

  “重度雾霾天气,市民应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媒体上很少见这类报道”,市人大代表尹邦奇指出,目前很多市民了解的只是戴口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除此之外知之甚少,媒体和政府应该加强宣传。

  “空气质量预报主要在环保部门的平台上发布,很多人分不清橙色预警、黄色预警意味着什么。”市人大代表徐荣建议,是否能将空气质量预警纳入市里统一的预警管理体系,并明确告知民众,什么级别的应该做什么?

  张全对代表的意见予以认可并回应道,市环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善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和实施细则,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他还说,上海正推进空气污染预警细化工作,争取在今年底明年初实现按照污染等级发布蓝、黄、橙、红的预警。(文/詹顺婉 图/刘定传)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