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落实市人大环境保护法检查整改意见的报告
按照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巴常办发〔2010〕33号)文件要求,现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提出如下整改意见:
一、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一)多措并举,将污染减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010年我市减排工作重点是:抓好火电脱硫设施稳定运行,突出抓好非电行业减排,特别抓好硫酸、化工、冶金行业脱硫工程建设;加大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网建设,加大流域治理、中水回用力度,加强造纸废水深度达标治理。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经信委、环保等相关部门和各旗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严格落实减排责任,将减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旗县区和企业;三是切实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管。坚持按月调度,按季检查,半年核查,全年盘点,综合治理,削减存量。建立减排问责制和联席会议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减排工作格局;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五是强化以城镇污水处理、造纸、番茄和非电工业锅炉脱硫为重点的工程减排措施,2009年重点推进了全市7个旗县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技改,到2010年8月底,6个旗县污水处理厂全部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3万吨/日,提前实现自治区“十一五”末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六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减排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加快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进度。 我市列入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共12个。其中,工业污染防治项目5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6个,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1个。截至2010年10月底,列入规划的12个项目已完成4个,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5个,在建2个,前期准备阶段的1个,项目开工率为91.7%,排全区第三位;完成率(含调试)为75%,排全区第四位。
按照《巴彦淖尔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和《流域规划项目倒排工期表》要求,制定了以旗县区一把手为项目所在地责任人、分管旗县区长为督办领导,企业法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实施方案。从目前项目进展分析,到11月底,除乌梁素海综合整治项目外,11个点源项目能全部完工,完成率可达91.7%。
二、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落实规划环评
在2010年4月份开展的“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工作中,共抽查115个项目,有45个项目未按规定办理环评手续,占抽查数的39.1%,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林业工程、公路建设、农林牧水建设工程等。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在认真梳理分类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对存在问题的建设项目进行实地核查,查明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查清存在问题原因,并告知办理有关手续的程序和时限;二是根据建设项目实地核查结果进行汇审,汇审包括环保厅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与旗县区环保局两级汇审,按照汇审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对属自治区环保厅审批、核准的项目,限期到自治区环保厅补办审批、备案登记和验收手续。对未批先建项目,符合政策的,报自治区备案;对建成项目未验收的,请自治区验收。对属市环保局审批、验收的项目,限期到市环保局办理审批、验收手续。对属旗县区环保局审批、验收的项目,由旗县区环保局审批、验收。对部分经市环保局委托旗县区环保局审批的项目,由旗县区环保局审批、验收。
此外,针对我市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和专项规划环评滞后现状,严格环评审批“六前置”具体要求,将规划环评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要件,并提出在专项规划审批前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意见。目前,五原县工业园区、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已完成园区环评。
三、强化固废物管理,切实消除污染隐患
(一)黄河铬盐公司历史堆存铬渣的处置。 黄河铬盐历史堆存有毒铬渣约25万吨,原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处理。一是通过2×6000KW机组自备电站进行高温还原,年可处理铬渣2万吨。二是采用干法解毒工艺,年可处理铬渣6万吨。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处理,现存铬渣量约17.65万吨。同时,为进一步加快有毒铬渣的处理进程,该企业在铬渣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通过近两年实验,2010年经自治区环保厅辐射处和固废中心组织,对企业提出的铬渣在水泥中资源化利用方案进行了论证和批复,年可实现铬渣资源化利用5万吨。另外,企业采用武汉大学相关技术,利用铬渣生产水泥矿化剂,年可利用铬渣1万吨。通过上述4条处理途径,按照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75%计算,年可处理铬渣10.5万吨。参照2009年生产状况,年产生铬渣量2.5万吨,这样年可处理历史堆存铬渣8万吨。据此,能够按计划在处理新增铬渣的基础上,在3年内逐步完成历史堆存铬渣的处理。
(二)全市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 除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医疗废物未进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外,其他旗县区的医疗废物均已纳入市医疗废物中心进行集中处置。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事宜正在报请市政府审定之中。《巴彦淖尔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已编制完成,正在报市政府审核。医疗废物运输管理将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进行监管,防止医疗废物的运输污染。
四、加大隐患排查,做好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一)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力度。 今年环境风险排查重点检查矿山采选行业“双尾”(尾矿库、尾矿坝)和重化工行业“双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企业,以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进一步深化重金属监测工作,健全危险化学品准入制度,推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
(二)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继续开展城镇居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检查。 定时监测水源地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完成全市7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编制《巴彦淖尔市城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确定6个乡镇水源地保护区为典型乡镇水源地,编制《巴彦淖尔市典型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
五、推进环保能力建设,强化环境宣传教育
环保机构建设方面,在市环保局增设辐射科,增加两个行政编,新设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17人)。监察支队增加8个编制。能力建设方面,投资200万元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自治区、市两级投资400多万元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开通12369环保热线,空气质量预报上了内蒙古电视台,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大楼正在建设。环境宣传教育方面,在自治区帮助与协调下,在中国环境报刊登了题为“河套大地绵延绿的色彩”地方专版。继续丰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和“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大型宣传咨询等活动。同时,推动日常宣教活动形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