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省“两个环境”改善尽职献策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着力改善“两个环境”专题视察纪实
河北日报记者 刘常俭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推动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为推动省委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开展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专题视察活动。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对此次专题视察高度重视,先后三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把视察活动做深做细做实做到家,切忌大呼隆和搞形式主义,力求取得扎实成效。
经过精心准备,周密部署,10月24日至31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分5个组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长瑞,副主任王增力、马兰翠、黄荣、谢计来,秘书长赵曙光等的带领下,深入到我省11个设区市以及部分县(区、市),展开了大规模的专题视察活动。
认真谋划求实效———
努力把视察活动做深做细做实做到家,不搞形式主义
“发展环境总体偏差,生态环境总体一般。”这是我省“两个环境”的现状。
“如果不下大力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再好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再好的机遇也难以抓住,再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高度,及时作出了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战略部署。
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重点工作的特殊作用,通过专项视察活动,依法推进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是省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省人大常委会将此次专题视察作为今年工作重点,认真谋划,周密部署。为统一思想,10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动员会,对此次专题视察进行了动员部署,听取了省发改委、省环保厅有关情况的汇报。
“要坚持轻车简从,务实、勤奋、敬业、守纪,以好的精神状态和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搞好视察,切切实实取得实效,努力在这场全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大会战中作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应有贡献。”会上,宋长瑞向视察组成员提出明确要求。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省人大常委会要求视察采取听取各设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和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视察内容进行了细化,包括: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及执行情况;企业融资环境情况;企业收费情况,是否存在不合理收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情况等13项内容。
深入一线见变化———
视察组成员对我省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前景满怀信心
“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执法人员权力寻租滋生的土壤,对其进行规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所在。”10月28日上午,视察组在唐山市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今年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出台《唐山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共量化行政处罚条款1540项,细化违法行为2221项,建立处罚标准5040项。目前,全市各执法部门基本建立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有效解决了随意执法、多头执法、违法裁量等问题。”唐山市的做法赢得视察组成员一致赞赏。
制度是“两个环境”改善的根本保障。各地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建章立制的做法引起了代表的关注:邯郸市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着力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对目前保留的206项行政许可事项再压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市本级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和联合审批。承德市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349项削减下放至296项,削减率为15.2%,将施工许可审批中的11枚公章,缩减到1枚,提高了审批效率。
行政服务中心是反映发展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到一处,视察组都要深入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详细了解审批服务项目、群众满意度等情况。“你对这里的服务满意吗?”在保定市行政服务中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淑凤和一个前来办事的小伙子聊了起来。“我今天是来为新车缴纳车辆购置税的,从出示相关材料及证明到缴费完成,整个过程才用了10多分钟,这里的环境好,工作人员态度好,办事效率也高,我还能有啥不满意的!”小伙子高兴地说。
碧波荡漾,鱼鸟戏水。深秋的衡水湖迷人的景色让视察组成员心旷神怡。近几年衡水湖湿地保护效果显著。当地政府通过搬迁湖区企业、清理网箱养鱼、进行生态补水等措施,使衡水湖水质由原来的局部劣五类稳定达到常年三类,新增湿地面积3.5平方公里。
不仅在衡水,在视察的每一地,视察组成员都耳闻目睹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观。今年以来,邢台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水生态保护与植树造林等环境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张家口市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今年以来,在全市累计清理垃圾93万吨、杂物63万吨、残垣断壁424万平方米,农村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江苏万力控股有限公司在唐山投资21亿元的商业广场项目,从洽谈签约、办结全部手续到开工,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高效周到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新卫向视察组说,他们新谋划投资25亿元的五金灯具城项目也计划在唐山落户。
一些地方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也让视察组成员中的部分企业负责人心动。省人大代表、河北鲲鹏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岚在青县视察后打算在这里投资。“这里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百姓素质高,道德模范多,是个宜工宜居的好地方。”她说。
从纷至沓来的投资项目中,从一座座生态公园里老百姓的笑脸上,视察组成员看到了“两个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对省委、省政府着力改善“两个环境”这一战略部署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实事求是献诤言———
一条条恳切的建议,凝聚着视察组成员依法履职的聪明才智
10月30日上午,廊坊国际饭店。视察组在这里召开“碰头会”,对几天来的视察情况进行交流总结。
“通过视察,我感觉各级党委、政府对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工作抓得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已取得的成绩不可估计过高,任务仍很繁重,需要各级进一步深化认识,攻坚克难,推动这一工作向纵深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振平这番话表达出视察组成员的共同感受。
视察组在肯定各地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应与‘善行河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统筹谋划、有机融合,以此为抓手推动全民素质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部分视察组成员提出。
“通过这几天的视察,我发现政府有关部门在强调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对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鸿钦说,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大事,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就很难取得实效。要让群众知道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让群众主动地监督政府,才能促进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省人大代表王凯建议,改善生态环境要自下而上,从基层开始抓起,通过开展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生态治理等工作把生态环境搞好。改善发展环境则要自上而下,从省直机关做起,通过建立规范长效的体制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一些地方城乡接合部环境“脏乱差”问题,省人大代表赵利建议,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要重视城乡接合部的治理,要细化明确责任区域。
“好与不好怎么评价,评价时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省里能否出台一个评价指标?”省人大代表孟祥红说,比如,可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企业界代表和群众代表各占多少比例,对发展环境评价侧重企业界代表,而对生态环境评价侧重群众代表。有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各级党委、政府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从而把压力变动力。
“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找到了河北发展的症结所在,问题看得准,工作抓得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宝岩、杜君丽、方慈等认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任重而道远,绝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一场新的革命,所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找准问题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管用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工作才能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