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县域“七河”治理情况
秦皇岛日报讯(记者傅春秘)为进一步促进《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县域“七河”污染综合治理情况的审议意见》深入落实,10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菅瑞亭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以及部分委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县域“七河”的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和水质改善情况进行了视察,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深入推进“七河”治理提出要求和建议。
据了解,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关注县域“七河”的污染治理。2009年,通过了《关于加快对县域“七河”污染综合治理步伐的议案的决议》。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组织相关人员对县域“七河”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到2010年底,我市完成“七河”污染综合整治工程41项,总投资11.3亿元。去年,市环保局组织编制了《秦皇岛市深化县域“七河”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规划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和河流生态治理4类工程的66个治理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完成39项,其中工业点源治理工程12项。
视察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卢龙县和昌黎县的淀粉加工废水集中处理工程,了解两项工程采取的技术、处理能力以及水质改善情况。随后,又视察了人造河、戴河、大蒲河等河流的部分断面的水质,并对部分断面的水质进行了抽样检测。
座谈会上,市环保局就“七河”治理情况作了专题汇报,视察组成员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巩固治理成果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菅瑞亭对“七河”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七河”河流水质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功能区水质要求,确保了市区居民的饮用安全。这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辛勤工作、拼搏奉献的结果。
菅瑞亭指出,目前,虽然县域“七河”治理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但县域“七河”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实施深入治理、持续治理、全面治理,要用最终河流的水质来检验污染治理成效。他强调,要适应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以彻底还清水质为终极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县域“七河”沿岸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强化源头治理。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县区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污染整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达产达效。要继续加大对“七河”流域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避免发生河流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要进一步强化河流治理责任制,实行河流出入境断面水质目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做好治理工程的编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秦生、孙盘柱、高文涛、蔡运国、王文钊参加了视察活动。副市长王亚洲、张锋陪同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