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山西 > 新闻报道

大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

来源: 大同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08年11月03日 16:30

  根据主任会议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在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于2008年10月15日至16日,深入到市教育局和大同六中、大同实验小学及大同县,对《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奎参加了调研活动。

  调研组了解到,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后,市教育局对此高度重视,他们针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召开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对重点问题进行梳理,并责成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各学校及机关有关科室认真进行落实整改,使我市义务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为:①2008年为全市30万农村中小学生免除杂费、课本费达6200多万元;为3万多农村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1200多万元;为18万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4700多万元。②2007年,市教育转移支付金额2898.13万元,已全部作为公用经费拔付到位。③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近几年全市共争取专项资金达1.5亿元,已全部拔付各县区,有力地保障了农村义务阶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全市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寻求政府支持,通过考核、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2008年全市新招聘教师672名,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断层等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同时,大力推进“123工程”,启动了“名师名校长工程”及 “百千万名师工程”,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48%和99.62%,已经接近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进一步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2008年将大同一中、二中、同煤一中、大同实验中学等一批示范高中统招计划中的定向生比例扩大到40%。进一步淡化了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改善了薄弱学校的生源状况;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扎实推进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2007年为市直学校公开招聘的147名新教师全部派遗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充实农村教师力量。4、学校周边环境得到初步治理。市教育局在今年2月,就“迎奥运、保稳定”工作做了安排部署,组成三个检查小组,深入到7县5区,对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情况随机进行了抽查,下发了9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目前,各学校周边环境得到初步治理。

  调研中也了解到,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在落实整改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教育资金投入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①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以后,部分县(区)应由当地政府负担的办学经费在拔付时间上往往比较滞后,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②由于物价不断上涨,目前执行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偏低。③目前部分县(区)学校配套设施水平普遍不高,标准化学校建设相对滞后。2、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待遇偏低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市及各县(区)近年来加大了教师招聘力度,但由于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教师每年自然减员的就有近六百人,教师数量仍不能满足目前义务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实际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各县(区)雇请临时代教仍达2600多人。教师待遇也亟待提高。3、教育资源布局滞后形成的矛盾仍很突出。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子女在城镇学校就读,一方面致使不少农村学校生源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了空壳学校,目前全市空壳学校已达232所。另一方面,城镇学校的班容量超标,安全隐患增多,管理难度加大。4、部分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影响学生安心学习。

  调研组建议:1、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市、县(区)各级政府要树立教育优先发展观,逐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总量;要确保由当地政府负担的办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学校日常工作正常开展;要适当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增加学校设施设备更新补充的专项经费,逐步提高学校配套设施水平。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学校缺编教师的工资问题,以减轻学校因雇请代课教师而造成的经济负担。2、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千方百计按照已核准的编制数为全市各中小学校配齐配足任课教师,以减轻中小学校招聘临时代课教师的压力;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要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情绪,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加大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要针对农民工进城,城镇学校生源大量增加的现状,加快城镇学校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新建居民小区要同步建设中小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上学方便。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农村学生不流失、不失学。4、继续开展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