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立法调研座谈会在运召开
运城日报讯(记者苏黎原)6月17日,省人大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立法调研座谈会在我市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焕晓,市委书记王茂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殿民出席会议。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申报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以下简称试验区和示范区),是我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突破行政区划、实现跨区域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重大举措。去年5月14日示范区获批以来,我市牵头三省四市,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探索建立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在交通、通信、电力、果业、旅游等方面的传统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了在新农合、教育、保险、商业等领域的跨省合作,启动了三省四市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但仍面临跨区域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跨省区域性产业行业协会登记注册难、地方性法规规定不一致等困难。
安焕晓指出,运城市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自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示范区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法制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继续往前推进示范区建设,行政体制的局限、跨区域合作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性法规三省不一致都限制了发展。推进立法工作,运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要联合向省委、省人大打报告,申请省人大常委会把运城市作为示范区牵头单位,对运城的试验区建设限定时间、限定事项进行立法授权。省人大常委会将根据运城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尽快着手开展立法授权工作。
王茂设感谢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多年来对运城改革创新发展的支持。他指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形势,强化责任、敢于担当,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盘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带等区位优越地区先后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并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推动中部崛起的新的历史阶段看运城,这里不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而且气候适宜、生态良好,更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集聚叠加的政策优势,完全有可能成为中部地区新的发展引擎。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力推进“五大战略重点”、坚持“三个强化”、推行“一项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优势、率先发展,必须进一步自加压力、奋勇争先,强化责任、敢于担当,勇于任事、勇挑重担,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王茂设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示范区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示范区法治化进程,不仅对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人大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推动示范区建设,在政策争取、对接项目、产业转移和黄河滩涂开发、果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展立法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下一步,要在与三省四市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地方性法规资源的基础上,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盘点,准确把握在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需要从哪些层面、哪些领域、哪些地方进行区域统一立法,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请示汇报,和省直有关部门对接联系,确保地方立法规范有序进行。目前,要重点抓好、加快推进《关于加强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的决定》和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到三门峡、渭南、临汾进行对接,先行先试,用好用足政策,切实推动三省四市联合发展、实现共赢。
王茂设强调,加快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产业和项目是重点。要深入思考研究示范区既有的优惠政策,围绕“五大战略重点”的实施,在产业、土地、金融、科技、生态修复、申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鼓励改革、支持创新、谋求突破,闯出一条具有运城特色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要加快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六位一体”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今年确定的267项省、市重点项目,跟进落实西洽会、中博会、哈洽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的签约项目,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找项目、放大优势育项目、用好平台引项目,切实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张建合说,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是发挥运城区位优势的必然要求。希望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授权上予以突破,以便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省人大出台的相关决议起草相关报告、做好充分准备,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推动示范区建设,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王殿民说明了示范区获批以来我市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实际困难。他强调,省人大授予市人大立法权后,运城必须先行一步,以立法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立法优势打造合作发展优势,打破行政藩篱,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为国家提供示范和借鉴。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何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冠生、卫孺牛出席座谈会。市委秘书长王胜、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建民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