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大代表到于桥水库等地调研
天津北方网讯:1983年9月11日,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一举结束了天津人民长期喝苦咸水的历史。30年后的9月11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来自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3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到本市于桥水库、引滦明渠、尔王庄水库、宜兴埠泵站等地调研,为保护引滦水质,保障本市城乡供水安全献计献策。代表委员们所到之处,无不为引滦工程的伟大而赞叹,在表达了对于引滦工程的赞美之余,代表委员们也寄予更多的希望。
于桥水库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代表委员们争先拍照留念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委员陈树新是天津市津水自来水配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本次调研过程中,陈树新代表对滦河水水源地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引滦工程给天津人民带来了甘甜的滦河水,为天津人民造福。那么,我们在享有甘甜水质的同时,也要想办法从源头上保护滦河水水质。水源保护责任重大,水务部门为此做了很多贡献。在未来,我们还应该加强天津界外上游水源保护的力度,要治理好水源周边的环境,发扬引滦工程的精神,造福子孙后代。”
代表委员们望着引滦明渠优美的环境,心里特别高兴
市人大代表、蓟县库区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李福奎平时就在于桥水库工作,常年和水库打交道,他对于水库的保护和发展更有感触。谈及水源保护,李福奎表示,要发展生态环保循环经济,保护与生存并举。他说:“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准备在12日召开全县水源保护大会,布置接下来的工作任务。首先要将水库南岸迁出50个村,大约3.1万人;对水库周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加大生态村治污力度,对耕地结构进行调整,控制农药用量;对库区周边养殖业进行生态床改造,减少粪便等污物的排放;配合市水务局对水库沿线进行封网治理,对2万亩鱼池进行管理,退耕还林。通过一系列的保护,以及对周边居民恰当的就业项目引导,达到保护和生存并举的目的。”
代表委员们望着引滦明渠优美的环境,心里特别高兴
市人大代表、中科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云在调研过程中,感受到甘甜滦河水来之不易,对于现在规范化的管理,她也感到很欣慰。同时,她也表达了企业在保护滦河水质过程中的责任。“我们的企业日常用水量不小,要杜绝水资源的浪费。过去我们企业用单线冷却,废水没有进行回收再利用。现在,我们采取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循环水的使用率达到80%,节约了水资源,也节省了生产成本,一举两得。这里我也呼吁企业界,大家都来想办法节水,保护好我们的滦河水。”
代表委员们聆听宜兴埠泵站情况介绍
河北区政协副主席马丽娣在于桥水库调研、参观期间,切身感受到了滦河水对于天津的重要性。她说:“我曾经来过于桥水库,但是并没有像今天这么仔细感受过。甘甜的滦河水替代了过去的苦水、咸水,引滦工程从某种意义上给了天津无尽的滋养。引滦入津工程是建设者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天津市民要将引滦精神铭记于心。这次来调研,我感觉水库周边环境好了,没有游客和商贩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库区环境。这些都得益于水务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感谢他们。”
先进的管理经验结集成册,代表委员们驻足细端详
市政协委员、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覃志安也是第一次参观引滦明渠。看到明渠周边水清、环境美,覃志安心里特别高兴。他说:“明渠环境确实很好,我们要好好保护好。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于桥水库和尔王庄水库这些水库都要好好保护,防治污染很重要,后面的保护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去做的。人大和政协也要多组织这样的调研活动,大家都来关心滦河水水质,把事情做好。”
引滦入津工程是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30年来,已累计为本市安全供水225亿立方米,为天津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引滦入津工程给天津人民带来甘甜清亮的滦河水
30年来,引滦入津工程沿线各管理单位按照平安引滦、数字引滦、文明引滦、和谐引滦“四个创建”总体要求,坚持工程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并重,建立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具有引滦特色的引水工程现代化管理体系,取得了安全运行无事故、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以上,输水损失低于10%,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98%以上的优异成绩。
饮水思源,在引滦工程通水30周年之际,代表、委员们都表示,大家在喝着甘甜的滦河水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水质保护,为滦河水保护献计献策,不遗余力的保护好水源,造福子孙万代。(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