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提出科技创新四点建议
通过对高新技术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情况的深入调研,人大代表对本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点建议:
一、发展靠什么?
■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
首都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资源,是北京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真正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首都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挖掘潜在市场,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是首都奥运会后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
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把推动科技创新从局部的、部门的工作,上升为全局的、市政府统筹协调的战略任务。切实发挥“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协调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整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战略,协调经济、社会、科技等公共政策,统筹科技创新管理活动。完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发改、经信、财政、科技园区等市政府多个部门的协作机制,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建立统一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
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应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服务中心的战略任务。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和巩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推动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在本市以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支撑新兴服务业,在金融服务、咨询、旅游、医疗、文化创意、工程设计、技术转移、研发服务等领域,占据服务业链条的高端,成为全国服务业的龙头。
典型案例
湖南企业在京自主掌握风电产业链
起家于湖南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三一集团,过去是生产工程机械的国内龙头企业。2008年9月,集团把今后发展的重要新经济增长点——风力发电项目整体迁移到昌平区,看中的就是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优势。
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三一集团风力发电项目从零起步,独立研发掌握了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并网发电、集成管理等整条产业链各环节主要核心技术,首次实现中国风电技术独立整体走向海外市场。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风电项目只有在北京才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目前三一集团在北京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在湖南总部的投资,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全国哪个城市都比不了的。
二、发展优势是什么?
■健全组织模式,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
首都科技创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了首都创新发展的新契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也要求首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因此,本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首都概念,在利用好中央机构科技创新资源上做文章。
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研究建立由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首都科技创新协调机构,强化与中央机构的融通,在做好为中央所属机构服务的同时,积极承接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在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资金、人才资源支持,培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合作、责任共负、风险共担、成果共有、利益共享的首都经济技术合作新机制。通过扎实的工作,真正破除条块分割,协调解决信息与科研条件共享、人才培养与流动、科技成果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三、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作用、企业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科技人员创新的能动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发挥好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
一是制定好首都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完善科技创新的法规与政策,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和路径选择,引导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管理规律、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围绕首都发展的重大问题,综合系统地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及现代分析方法,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首都优势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二是挖掘和树立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科技需求,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各种创新主体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的作用,引导、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以企业为核心、市场化运营,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首都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解决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资本与人的劳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四是贯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提高为各类创新主体、各种创新活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当前特别要把帮扶科技企业渡过难关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好,尽快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的实惠。
政府科技管理干部应该不仅仅是项目专家,更要成为组织人才;要求政府做出有利于统筹协调科技创新的组织和制度安排,科技主管部门的内部机构设置,也应该做相应调整;财政科技经费,主要应当投入到战略研究与策划,制定科技法规、政策与规划,需求调研和技术选择,重大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创新环境的营造等方面。
典型案例
八百万船舶资金造就心血管支架“航母”
十年前,从美国学习到最先进的心血管手术支架生产技术的留学生蒲忠杰回到祖国,依靠从中央大型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游说”来的800万元初始资金开始了创业的历程。当时国内心血管手术所用的支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次手术仅支架费用就高达3.8万元。
蒲忠杰创立的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伴随着国产心血管手术支架产业发展,用十年时间与国内同行共同奋斗,将国产支架的市场占有率从0提高到75%以上,让支架价格下降一半,每年为国家节省医疗保险开支数十亿元,企业实现年销售利润2亿元。
回顾十年前创业时的感受,蒲忠杰说:“当时最需要的就是创业的第一桶金,能找到中船重工是我的幸运。现在对归国科技人员个人生活待遇的提高固然宝贵,但我们更需要寻求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如果建立属于国家的科技投资基金,能吸引更多科技人员回国创业用知识回报祖国。”
四、科技创新从何入手?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
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抓紧选择一批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抓住不放、强力推动,用好用足有关政策,集中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广泛发动市场资源,抢先一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的话语权,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同时,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中,探索和检验科技管理改革的经验,走出一条真正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首都科学发展的新路。
一是把推动高新技术应用与首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交通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国际先进技术,选择重大科技项目,在北京以及全国推广应用相关技术和产品。
二是针对农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发挥首都农业科技优势,组织和部署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农地资源,在籽种、种禽种畜、疫苗等农业产业高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辐射服务全国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
三是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在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抓住一批本市有优势或者有潜力的重大高科技产业项目,设计好项目组织模式和机制,集中资源和力量,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迅速占领市场,培育一批高科技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2009年上半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为123.2亿元,增速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