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北京 > 新闻报道

31位人大代表提出学生上课推迟一小时的建议市教委在回复中表示

北京市教委:中小学上课时间不推迟

来源:   浏览字号: 2005年09月08日 00:00
  北京青年报讯    中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过早,能否推迟一小时?针对张毅等31位人大代表提出的这项建议,市教委表示,目前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的关键问题不在调整作息时间,关键在于如何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加大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上,学校应该严格执行“学生每天到校时间,小学一般不早于7:50,中学不早于7:30”的规定。
  昨天上午,记者从市教委回复人大代表的“建议办理情况报告”中获悉,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张毅等31位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市教委提出建议说,据调查,目前本市大多数中小学由于升旗、收作业、冬季早锻炼等原因,要求学生早上7点至7:15以前到校,中小学生大都需要早晨6点左右起床,家远的学生更是5点就要起来。大多数学生骑车上学,安全隐患实在令人担忧。
  另外,9小时的睡眠难以保证,学生们大脑还未完全清醒,上课质量自然不高,且使学生和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市教委在对这项建议的办理情况报告中说,早在2001年,市教委专门就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问题强调:按照原国家教委《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含自习、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等)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同时还规定“学生每天到校时间,小学一般不早于7:50,中学不早于7:30;离校时间小学不晚于16:30,中学不晚于17:30”。允许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季节变化做适当调整。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不能按照有关规定去执行,随意将学生到校时间前移,甚至提早安排上正课,造成一些学生“人在教室,魂在梦里”。由于考试、升学压力,一些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唱着素质教育的调,干着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于是就出现了随意延长授课时间、挤占学生休息时间大面积补课、留大量的作业等现象。市教委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其根源不在调整作息时间,而在于校长是否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是否到位,如果确确实实各个学校和教育部门都能将责任落实到位的话,这种现象应会得到好转。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5年09月07日
        中国人大网    2005年9月8日        责任编辑    刘宇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