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2月18日开幕。本次大会是在全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朝阳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再创新优势,建设“新四区”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大会。
本次大会应出席代表445名,实出席代表432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应邀出席了大会。中共朝阳区委书记陈刚,区委副书记、朝阳区人民政府区长程连元,朝阳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力军,政协朝阳区第十一届主席辛燕琴,中共朝阳区委副书记陈宏志和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以及区政府、区政协其他领导、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在主席台就座。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王力军主持开幕式。
程连元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朝阳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100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3449元,年均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9726元,年均增长11.6%。过去的五年,成为朝阳区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五年来,朝阳区深化结构调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跃居全市首位。投资、消费总量分别占全市的22.4%和27.9%,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区级财政收入稳居全市首位,于2006年在全市率先突破100亿元的基础上,2010年突破200亿元,今年又突破300亿元,是2006年的近3倍。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58.2%,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9%,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全面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CBD、电子城、奥运三大功能区预计实现税收810亿元,是2006年的3倍,占全区的85%左右。总部经济加快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余家,比2006年翻了一番,约占全市70%;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73个,占全市45%。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均占全市40%以上,分别是2006年的1.7倍和2.8倍。坚持人口、产业、空间、土地利用“四规合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设管理、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6.7%,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文化创意、商贸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朝阳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载体,构建“大民生”工作格局,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文化文明建设更加深入,为民服务实效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今后五年,是朝阳区加快“新四区”建设,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全球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首都建设“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我区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在国际、国内分工与协作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增强区域核心功能,提供了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为我区提升发展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50多年改革发展,朝阳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更加凸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程连元指出,今后五年朝阳区的工作目标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综合发展实力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文化繁荣、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实现新跨越,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开放包容、和谐宜居、平安健康、时尚魅力的新朝阳。
2012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双十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四是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五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六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七是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八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九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本次全体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
市人大朝阳团部分代表,区政协全体委员,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各街、乡党政正职和乡人大主席,区群团组织负责人等列席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