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人大 > 北京 > 新闻报道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 北京人大网  浏览字号: 2009年06月23日 09:11

 

  北京人大网讯 (通讯员郭长雷)6月16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市交通委、市市政市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和市自来水集团相关情况的汇报。18日,调研组又赴关西庄泵站和第九水厂开展实地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刘维林参加了活动。

  通过调研了解到,近几年来,以筹办奥运会为契机,我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逐年增加,整体状况良好。交通方面,2006年-2008年累计完成市级投资991亿元,地铁建设全面提速,城乡路网更加完善,投资结构进一步向公共交通倾斜。环境整治方面,2005年-2008年,完成城中村、边角地整治投资214亿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06年-2008年,完成综合环境治理投资52亿元,提升了城市形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2006年-2008年,市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6.5亿元,大气质量逐年提高。污水处理方面,2007年-2008年实际投入资金36.5亿元,污水处理率由2006年底的90%提高到2008年的93%。

  我市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支持力度。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经过科技攻关,形成多项实用技术,目前其成套设备已在我市部分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推广应用。B型地铁电动车经过6年研发和试运营测试,技术性能已达到进口车辆水平。

  同时,有关方面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领域投资和建设力度仍显不足。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仅15亿元,目前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焚烧和综合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城市供水方面,近几年累计投资3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仅占3.7亿元,面临供水能力不足、水质风险加大、管网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二是仍有一些资金不到位和资金缺口大的情况。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今年计划投资42亿元,目前仅到位1.5亿元;污水处理运行方面,由于价格成本倒挂,2008年运行资金缺口2.32亿元,严重影响设施正常运行。三是新技术应用仍需进一步政策支持。如北京地铁车辆厂已具备生产B型机车能力,但由于不是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定点厂家,研发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调研组成员就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政府投资应考虑如何适应社会经济长远发展需要,对垃圾处理、水污染处理设施等关系民生的最基础的社会事业予以更多关注和支持;第二,要实现投资效益评价。注重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对投资效果要总结、反思,哪些是好的,哪些还需调整和改善,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第三,要加强城市供水事业。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北京城市发展的瓶颈,市政府要充分认识水资源在本市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要将城市供水作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加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要像解决公共交通问题一样,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来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政府应建立完善符合公用事业特点的运行机制,加大对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刘晓晨副主任指出:第一,近年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情况值得肯定,城市建设与北京的城市功能进一步适应;第二,面对当前不利的经济形势,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要把“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与首都长远的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统筹协调,优化结构;第三,要有忧患意识,要看到在城市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矛盾和隐患。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整理分析。要充分认识到城市供水的严峻形势,要摸清本市水资源的总体情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水资源供应体系。(市人大城建环保办)

编 辑: 李杰
责 编: 李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