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选派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叫好
孟庆标
据《中国人大新闻》报道,前不久上海市委选派第二批青年干部到市人大常委会挂职锻炼,此前的第一批挂职人员已经结束为期一年半的锻炼并取得明显效果。无独有偶,江苏省盐城市也于近期出台规定,将选派政府工作人员到人大挂职。据称,这两地的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即意在把人大建设成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身在人大工作多年,获此消息,笔者感到这是两地党委用人上的明智之举,禁不住为此叫好。 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意味着两地党委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执政为民”的十六大要求,体现了对人大工作的重视与尊重。众所周知,人大是人民的代议机构,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是人大的职责所在。把年轻干部放到人大去锻炼,这充分体现了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足以说明党委用人上的导向和实践“执政为民”思想观念的决心。在全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中融入人大因素,通过人大的特定环境去锻炼干部,去实现党委意图和人民意愿完美结合,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选择,从中折射出两地党委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发展观念。
选派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无疑有助于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人大就其运行机制而言,集体行使权力的运作形式,只对人民负责的权力指向,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宗旨的最高诠释。到人大工作,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主人”与“公仆”的真切含义,从而能使挂职人员清醒地把握角色特征,摆正自我位置。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法制经济。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干部首先必须具备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意识。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的特点,“言必称法、行必依法”的工作模式,能使身处其中的年轻干部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全局观念和群众观念,而人大良好的民主氛围、求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方法,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可以说,人大机关是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好地方。
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更有助于推进人大的监督工作。把人大建设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有力地提升了人大的地位,促进了社会对人大权力机关监督功能的进一步认同。不仅如此,实践已经证明,人大走出去的干部,其人大意识、公仆意识、法制意识明显较强,这对于克服时下一些地方的官本位思想、急躁情绪、形象工程等不正常现象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必定能更好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从而使人大的监督对象从自发接受监督转向自觉接受监督,客观上有利于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
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锻炼,这是影响深远又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人才培养工程。遗憾的是,现阶段在普遍意义上还有很多地方把人大看作可有可无的二线单位,“岁数大到人大”的刻板印象还很有市场,人大工作人员流动不正常现象相当普遍。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的新做法,既给人大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也给干部任用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更为干部培养拓展了新的渠道,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叫好。希望更多的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适时把年轻干部选派到人大机关去培养锻炼!
来源:江苏省灌南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中国人大网2003年12月23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选派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无疑有助于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人大就其运行机制而言,集体行使权力的运作形式,只对人民负责的权力指向,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宗旨的最高诠释。到人大工作,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主人”与“公仆”的真切含义,从而能使挂职人员清醒地把握角色特征,摆正自我位置。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法制经济。管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干部首先必须具备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意识。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的特点,“言必称法、行必依法”的工作模式,能使身处其中的年轻干部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全局观念和群众观念,而人大良好的民主氛围、求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方法,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可以说,人大机关是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好地方。
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更有助于推进人大的监督工作。把人大建设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有力地提升了人大的地位,促进了社会对人大权力机关监督功能的进一步认同。不仅如此,实践已经证明,人大走出去的干部,其人大意识、公仆意识、法制意识明显较强,这对于克服时下一些地方的官本位思想、急躁情绪、形象工程等不正常现象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必定能更好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从而使人大的监督对象从自发接受监督转向自觉接受监督,客观上有利于人大监督工作的开展。
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锻炼,这是影响深远又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人才培养工程。遗憾的是,现阶段在普遍意义上还有很多地方把人大看作可有可无的二线单位,“岁数大到人大”的刻板印象还很有市场,人大工作人员流动不正常现象相当普遍。选派年轻干部到人大挂职锻炼的新做法,既给人大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也给干部任用吹来一股清新之风,更为干部培养拓展了新的渠道,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叫好。希望更多的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适时把年轻干部选派到人大机关去培养锻炼!
来源:江苏省灌南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中国人大网2003年12月23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