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精神实质 开拓人大制度发展的新境界
王厚宏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和总结了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人大制度及其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感到,在人大成立5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发表的重要讲话,集中反映了我国在根本政治制度建设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标志着我们党的人民政权建设理论进一步成熟,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通过初步学习,深受鼓舞,坚定了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50年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6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海南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生动实践也表明,这一制度合国情、顺民意,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伟大创造和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特色。5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展示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而这一进程,无不与国家的政治进步因果相连,无不与我们党的人大制度理论的逐步完善密切相关。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然要坚持,就要完善,就要发展,就要加强研究。
完善人大制度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9.15”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从国情出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道路,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的模式,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人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还必须与经济、文化、政治的整体发展相协调、相适应,有序逐步推进,特别是要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党中央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了突出的议事日程上来,人大制度建设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契机。在这个时候,不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理论工作者,都首先要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在今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实践中做到方向明确、路子清楚、卓有成效。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要讲话,我感到,我们要从人大制度产生、演变、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刻理解其历史必然性、重要性和发展趋向,要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大局出发去把握人大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途径和主要任务,要从五个“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一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要坚持这个制度,就是由于它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二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要的制度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三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现代政党,党要加强和改善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四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从人大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代表党中央对人大工作明确提出了4条要求;吴邦国委员长在讲话中从人大工作的整体出发,提出了5条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要求。五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进一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对于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要从组织制度、运行机制、议事程序、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人大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这五个方面,既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而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都与理论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五个方面,为我们今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索完善人大制度指明了基本途径。我们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把做好人大工作与探索和完善人大制度结合起来,努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海南这块土地上的成长承担起历史责任。我们要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勇于探索,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开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境界。
人大制度的探索、创新与完善,要把握人大工作的大局和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完善人大制度的重点和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围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落实人大各项法定职权来进行。
——探索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立法水平。如立法工作如何做到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贯穿以人为本、立法为公、立法为民这条红线;人大常委会如何更好在立法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提高立法质量和时效;如何以立法推进和保障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以立法保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落实;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推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制度化、法制化;有立法权限的地方人大如何在不违背国家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等。
——探索和研究如何增强监督实效,树立监督的权威。人大监督工作怎样做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执法监督这个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加大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监督力度,保证国家政令的畅通;切实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依法办事和勤政廉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怎样把法律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一府两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人大监督与党的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怎样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怎样更好地实现党管干部和依法行使任免权的统一;“一府两院”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监督方面,如何做到态度端正、行动自觉、制度完善、措施落实。
——探索和研究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针对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难点,探索如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抓大事、议大事,充分行使决定权;怎样完善党委、人大、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人大如何提高决策效率,并使决定得到落实。
——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人大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保证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的活动方式,引导和发挥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如何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为他们联系群众、开展活动、履行职责提供方便和条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如何自觉把工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拓宽人民群众知情、参政的渠道。
——探索和研究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如何完善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特点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权;合理设置各级人大工作机构,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如何推进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方式和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制度化建设,为各级人大履行法定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等等。
(作者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文为其在海南省人大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海南人大》月刊 2004年第10期
中国人大网 2004年11月4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50年来,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6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海南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生动实践也表明,这一制度合国情、顺民意,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伟大创造和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政治优势和特色。5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展示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而这一进程,无不与国家的政治进步因果相连,无不与我们党的人大制度理论的逐步完善密切相关。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然要坚持,就要完善,就要发展,就要加强研究。
完善人大制度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9.15”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从国情出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道路,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的模式,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人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还必须与经济、文化、政治的整体发展相协调、相适应,有序逐步推进,特别是要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党中央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到了突出的议事日程上来,人大制度建设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契机。在这个时候,不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理论工作者,都首先要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在今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实践中做到方向明确、路子清楚、卓有成效。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要讲话,我感到,我们要从人大制度产生、演变、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刻理解其历史必然性、重要性和发展趋向,要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大局出发去把握人大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途径和主要任务,要从五个“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一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之所以要坚持这个制度,就是由于它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二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要的制度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三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现代政党,党要加强和改善对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四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从人大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代表党中央对人大工作明确提出了4条要求;吴邦国委员长在讲话中从人大工作的整体出发,提出了5条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要求。五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进一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对于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要从组织制度、运行机制、议事程序、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人大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这五个方面,既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而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都与理论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五个方面,为我们今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索完善人大制度指明了基本途径。我们要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把做好人大工作与探索和完善人大制度结合起来,努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海南这块土地上的成长承担起历史责任。我们要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勇于探索,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研究新情况,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开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境界。
人大制度的探索、创新与完善,要把握人大工作的大局和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完善人大制度的重点和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围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落实人大各项法定职权来进行。
——探索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立法水平。如立法工作如何做到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贯穿以人为本、立法为公、立法为民这条红线;人大常委会如何更好在立法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提高立法质量和时效;如何以立法推进和保障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以立法保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落实;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推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制度化、法制化;有立法权限的地方人大如何在不违背国家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等。
——探索和研究如何增强监督实效,树立监督的权威。人大监督工作怎样做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执法监督这个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加大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监督力度,保证国家政令的畅通;切实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依法办事和勤政廉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怎样把法律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一府两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人大监督与党的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怎样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怎样更好地实现党管干部和依法行使任免权的统一;“一府两院”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监督方面,如何做到态度端正、行动自觉、制度完善、措施落实。
——探索和研究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针对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难点,探索如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抓大事、议大事,充分行使决定权;怎样完善党委、人大、政府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人大如何提高决策效率,并使决定得到落实。
——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人大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保证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进一步规范人大代表的活动方式,引导和发挥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如何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为他们联系群众、开展活动、履行职责提供方便和条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如何自觉把工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拓宽人民群众知情、参政的渠道。
——探索和研究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如何完善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特点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权;合理设置各级人大工作机构,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如何推进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方式和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制度化建设,为各级人大履行法定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等等。
(作者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文为其在海南省人大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海南人大》月刊 2004年第10期
中国人大网 2004年11月4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