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 开拓创新
——在省级人大换届中使用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体会
霍晓琴
换届选举是省级人大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准确地填报各种登记表、统计表,及时地对换届选举工作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不仅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而且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时效性也差。因此,用计算机来处理换届选举相关信息已成为高标准完成换届选举任务的必然选择。
2002年,我们在山西省十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首次采用“各级人大选举业务系统软件”,对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报表、登记表和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登记、分析、汇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保障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正确选定软件研发单位是实现选举相关信息计算机处理的关键
在山西省十届人大换届选举的准备阶段,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总结以往的经验,以提高效率、确保代表选举按期完成。要想使所采用的软件达到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统计多样、将来可升级更新的要求,选定一个好的专业软件研发单位非常重要。我省近几年来在省人大代表信息管理方面,一直使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开发的应用软件。对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软件研发能力都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了解。经过比较我们认为,使用全国人大信息中心研发的应用软件对我们来说是最适合、最方便、最经济的。无论是当前的使用,还是今后的升级更新,他们都有着足够的技术支持、财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换届选举系统与人大代表信息系统的研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地方人大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我们使用起来非常放心。
二、认真培训操作人员是使用选举系统软件的基础
针对各地市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应用软件,且一无设备、二无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我们为每个地市人大的选举部门配备了计算机并安装了软件,对有关人员认真进行了培训。2002年省人大换届工作一部署,便着手举办《省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使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既有负责填报各项报表的统计人员,又有计算机操作的专门人员。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特意邀请全国人大信息中心的工程师亲临培训班,现场讲课、现场解答问题。培训班结束后,我们派出指导小组,下到各地市,对软件的使用又进行了实地指导,解决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经过上下两轮的培训指导,为按时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各项数据的采集奠定了基础。
三、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选举系统软件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这次省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首次使用选举系统软件能否成功,关键要配备既了解选举工作,又具备相当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软件系统的安装、测试到培训骨干,从下各地市指导计算机的使用到数据的采集录入,每走一步都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各地市都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我们的技术人员又非常有限,这给应用软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新的应用软件本身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使用中还有过几次升级,在全省没有联网的情况下,这给我们的技术服务又带来一定难度。我们的技术人员反复奔波于各地市之间,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为选举单位顺利报出各项数据、省级人大及时汇总,在技术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通过这次对“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使用,我们感到使用先进的换届选举系统软件对地方人大换届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方便、准确、快捷。在选举过程中,从代表初步候选人的提出到代表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以至最终选出代表,要经历多次的调整、变化使用了这套系统,无论怎样变化、调整,都可以很快打印出各种统计表、登记表,得到最新的准确数据。省人大代表换届是否圆满完成,归结到底,一是要看代表资格审查是否能如期进行,省人大常委会是否能按期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各地市在向省人大报审代表候选人时,所有数据都要录入计算机,统一使用由换届选举业务系统生成的代表候选人登记表,这实际上也是对最终上报省十届人大代表登记表的一次演练。人大代表换届法律性、时效性非常强,而且容不得半点差错。我们省规定,省十届人大代表必须在2002年11月24日选出。从二十多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到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开会审查,这期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要求各选举单位必须在11月22日前将省十届人大代表登记表、代表名册、代表构成情况、选举报告等材料一式五份报省人大常委会。一由于有了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选举结束后,各选举单位只需在已录入代表候选人所有数据的基础上,输入每个代表选举情况的几个简单数据,就可生成完整的代表登记表及其他报表、统计表。有了这些相应的数据,便实现了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从容如期地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目标。
二是节省了人力、物力。“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使用,起到了节省人力、物力的作用。以往最琐碎、繁杂的事情现在变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所有选举单位将各种报表、报告及软盘如期报到选举办后,工作人员只需对这些数据加以归纳整理,就得到了所需的各种报表、登记表和名册等,各项统计分析更是易如反掌。省去了以往换届时需要组织大量人力,加班加点来进行计算、填表、校对、打印等工作。如,这套系统软件对代表名额的分配、差额选举的幅度等一些法律有明确量化规定的地方做出了限定。只要输人选举单位的农业人口数和非农业人口数,所应分配的代表名额和正式选举时的差额幅度就可显示出来,无需大量的手工计算。每个地市对各自的名额分配、差额幅度一清二楚,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还便于代表资格的审查。
三是为代表工作莫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全国人大信息中心在研发“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同时,推出了一个配套系统,即“人大代表信息管理系统”,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代表信息数据可直接转人该系统。这个系统软件对人代会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及平时的代表信息管理,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2003年1月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使用了该系统升级后的软件,及时准确地处理了大量的代表议案和建议,这套系统已成为我省代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鉴于省人大的使用经验和非常经济的价格,我省还为全省各设区的市和地区人大工委配备了“人大代表信息管理软件”,为各地的代表工作提供了服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联络处)
来源:《中国人大》2003年第19期
中国人大网2003年12月11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2002年,我们在山西省十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首次采用“各级人大选举业务系统软件”,对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报表、登记表和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登记、分析、汇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保障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正确选定软件研发单位是实现选举相关信息计算机处理的关键
在山西省十届人大换届选举的准备阶段,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总结以往的经验,以提高效率、确保代表选举按期完成。要想使所采用的软件达到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统计多样、将来可升级更新的要求,选定一个好的专业软件研发单位非常重要。我省近几年来在省人大代表信息管理方面,一直使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开发的应用软件。对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软件研发能力都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了解。经过比较我们认为,使用全国人大信息中心研发的应用软件对我们来说是最适合、最方便、最经济的。无论是当前的使用,还是今后的升级更新,他们都有着足够的技术支持、财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换届选举系统与人大代表信息系统的研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对地方人大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我们使用起来非常放心。
二、认真培训操作人员是使用选举系统软件的基础
针对各地市在换届选举工作中从来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应用软件,且一无设备、二无专业技术人员的状况,我们为每个地市人大的选举部门配备了计算机并安装了软件,对有关人员认真进行了培训。2002年省人大换届工作一部署,便着手举办《省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使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既有负责填报各项报表的统计人员,又有计算机操作的专门人员。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特意邀请全国人大信息中心的工程师亲临培训班,现场讲课、现场解答问题。培训班结束后,我们派出指导小组,下到各地市,对软件的使用又进行了实地指导,解决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经过上下两轮的培训指导,为按时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各项数据的采集奠定了基础。
三、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选举系统软件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这次省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首次使用选举系统软件能否成功,关键要配备既了解选举工作,又具备相当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软件系统的安装、测试到培训骨干,从下各地市指导计算机的使用到数据的采集录入,每走一步都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各地市都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我们的技术人员又非常有限,这给应用软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新的应用软件本身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使用中还有过几次升级,在全省没有联网的情况下,这给我们的技术服务又带来一定难度。我们的技术人员反复奔波于各地市之间,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为选举单位顺利报出各项数据、省级人大及时汇总,在技术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通过这次对“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使用,我们感到使用先进的换届选举系统软件对地方人大换届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方便、准确、快捷。在选举过程中,从代表初步候选人的提出到代表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以至最终选出代表,要经历多次的调整、变化使用了这套系统,无论怎样变化、调整,都可以很快打印出各种统计表、登记表,得到最新的准确数据。省人大代表换届是否圆满完成,归结到底,一是要看代表资格审查是否能如期进行,省人大常委会是否能按期通过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各地市在向省人大报审代表候选人时,所有数据都要录入计算机,统一使用由换届选举业务系统生成的代表候选人登记表,这实际上也是对最终上报省十届人大代表登记表的一次演练。人大代表换届法律性、时效性非常强,而且容不得半点差错。我们省规定,省十届人大代表必须在2002年11月24日选出。从二十多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到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开会审查,这期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要求各选举单位必须在11月22日前将省十届人大代表登记表、代表名册、代表构成情况、选举报告等材料一式五份报省人大常委会。一由于有了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选举结束后,各选举单位只需在已录入代表候选人所有数据的基础上,输入每个代表选举情况的几个简单数据,就可生成完整的代表登记表及其他报表、统计表。有了这些相应的数据,便实现了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从容如期地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目标。
二是节省了人力、物力。“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使用,起到了节省人力、物力的作用。以往最琐碎、繁杂的事情现在变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所有选举单位将各种报表、报告及软盘如期报到选举办后,工作人员只需对这些数据加以归纳整理,就得到了所需的各种报表、登记表和名册等,各项统计分析更是易如反掌。省去了以往换届时需要组织大量人力,加班加点来进行计算、填表、校对、打印等工作。如,这套系统软件对代表名额的分配、差额选举的幅度等一些法律有明确量化规定的地方做出了限定。只要输人选举单位的农业人口数和非农业人口数,所应分配的代表名额和正式选举时的差额幅度就可显示出来,无需大量的手工计算。每个地市对各自的名额分配、差额幅度一清二楚,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还便于代表资格的审查。
三是为代表工作莫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全国人大信息中心在研发“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业务系统软件”的同时,推出了一个配套系统,即“人大代表信息管理系统”,在换届选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代表信息数据可直接转人该系统。这个系统软件对人代会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及平时的代表信息管理,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2003年1月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使用了该系统升级后的软件,及时准确地处理了大量的代表议案和建议,这套系统已成为我省代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鉴于省人大的使用经验和非常经济的价格,我省还为全省各设区的市和地区人大工委配备了“人大代表信息管理软件”,为各地的代表工作提供了服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联络处)
来源:《中国人大》2003年第19期
中国人大网2003年12月11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