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地方人大监督水平
涂赞贵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认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对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努力开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新领域,与时俱进讲究监督实效,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大监督工作上新台阶,新水平,最终努力代表好、实践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
一、用宗旨统领人大监督的大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地方人大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监督,依法履职;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监督为民的宗旨。首先要用“三为”统领人大监督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地方人大监督必须以民为本,凡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都要摆在人大工作的头等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其次要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人大工作的第一信号。群众对“一府两院”以及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希望都是地方人大监督的重点,也是衡量人大监督工作好坏的第一尺度,必须认真对待,讲究效果。其三是要重视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尊重和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使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不迷失方向。
二、靠清醒确实履行法定监督职权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首先就要清醒认识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联系起来,努力使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其次要清醒地认识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办的更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实际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其三要清醒地认识监督的主体目标。一是要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通过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力的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努力建设和发展先进的法律文化,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在实施监督中,确实履行法律监督职权,让先进文化在本地域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使庸俗的不健康的文化得到制止。三是要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监督工作的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各种具体利益关系。
三、变方式努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注重实践,注重地方人大的监督实效,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的发展。要增强人大的监督实效,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依据人大监督工作对现实需要而不断转变方式,使地方人大监督工作适应性更强,实际效果更好。一是要讲究“少而精”方式,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做法,只强调程序和过程,而不注重解决多少问题。所以,地方人大监督在视察,执法检查,听取汇报等形式时,应就着重抓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尽量每次突出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二是要讲究“下基层”方式,要防止浮在上面的做法,每次审议前要深入基层,了解真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要讲究“跟踪查”方式,不可“有头无尾”,在审议工作报告和开展述职评议等工作后,必须根据常委会的意见进行跟踪调查,确保每次建议和意见落到实处。对落实不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出严肃的批评意见,促使事情落到实处为止。
四、创机制开拓人大监督新局面
人大依法进行的每一件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地方人大监督又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要使监督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执行法律法规,就必须健全灵敏反映的人大监督机制。一是要公开,广泛征求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应该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公开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把合理建议上升为审议的中心议题,使审议针对性更强。二是要提出存在的问题。按照省《监督条例》规定,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或各委办可以在会议之前进行调研初审,掌握大量的翔实情况,拟出初审的意见,对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注重提高实效。人大监督既要体现在会议审议时的监督,还要体现会后的跟踪监督,既要体现对具体人的监督。通过新机制的运用,促使人大监督工作有一个新的局面,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来源:南昌市安义县人大常委会
中国人大网2003年12月10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一、用宗旨统领人大监督的大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地方人大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为民监督,依法履职;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监督为民的宗旨。首先要用“三为”统领人大监督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地方人大监督必须以民为本,凡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都要摆在人大工作的头等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其次要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人大工作的第一信号。群众对“一府两院”以及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希望都是地方人大监督的重点,也是衡量人大监督工作好坏的第一尺度,必须认真对待,讲究效果。其三是要重视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尊重和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使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不迷失方向。
二、靠清醒确实履行法定监督职权
地方人大监督工作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首先就要清醒认识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联系起来,努力使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其次要清醒地认识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办的更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实际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其三要清醒地认识监督的主体目标。一是要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通过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力的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努力建设和发展先进的法律文化,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在实施监督中,确实履行法律监督职权,让先进文化在本地域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使庸俗的不健康的文化得到制止。三是要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监督工作的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各种具体利益关系。
三、变方式努力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注重实践,注重地方人大的监督实效,推动人大监督工作的发展。要增强人大的监督实效,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依据人大监督工作对现实需要而不断转变方式,使地方人大监督工作适应性更强,实际效果更好。一是要讲究“少而精”方式,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做法,只强调程序和过程,而不注重解决多少问题。所以,地方人大监督在视察,执法检查,听取汇报等形式时,应就着重抓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尽量每次突出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二是要讲究“下基层”方式,要防止浮在上面的做法,每次审议前要深入基层,了解真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要讲究“跟踪查”方式,不可“有头无尾”,在审议工作报告和开展述职评议等工作后,必须根据常委会的意见进行跟踪调查,确保每次建议和意见落到实处。对落实不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出严肃的批评意见,促使事情落到实处为止。
四、创机制开拓人大监督新局面
人大依法进行的每一件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地方人大监督又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要使监督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执行法律法规,就必须健全灵敏反映的人大监督机制。一是要公开,广泛征求意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应该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公开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把合理建议上升为审议的中心议题,使审议针对性更强。二是要提出存在的问题。按照省《监督条例》规定,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或各委办可以在会议之前进行调研初审,掌握大量的翔实情况,拟出初审的意见,对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注重提高实效。人大监督既要体现在会议审议时的监督,还要体现会后的跟踪监督,既要体现对具体人的监督。通过新机制的运用,促使人大监督工作有一个新的局面,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来源:南昌市安义县人大常委会
中国人大网2003年12月10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