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人大制度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

吴键

来源:   浏览字号: 2004年12月22日 00:0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创新、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上,深刻分析了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系统总结了我们党55年的执政经验,明确确定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定》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了改革、创新、求实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当前,学习和贯彻好四中全会和《决定》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和《决定》精神,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环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我们这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克服各种困难的可靠保证。只有在这一制度下,才能保证国家权力和国家机关按照人民意志协调运行,才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途径。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是我们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因此,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保证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并进而通过全国人民的一体遵行,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代表大会是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惜民力,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因此,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为己任,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人大工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促进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1、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科学执政。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人大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二个关系,推进党的科学执政。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人大与党委的关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要通过人大的工作,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人大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人大常委会党组要事前向同级党委报告,在取得党委原则同意后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在人大工作的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模范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人大根据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制定法律、作出决议,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政府根据人大制定的法律和通过的决议,依法行政。法院、检察院根据人大制定的法律,公正司法。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要尽职尽责,但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当然,人大对“一府两院”要依法进行监督。保障宪法和法律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确保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尊重和维护。
        2、发展人民民主,推进民主执政。做好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对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决定意义。一是要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工作制度,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三是要扩大基层民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总之,要不断地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
        3、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地方人大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这个重点,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从地方实际出发,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确保”的要求,即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积极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要积极探索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渠道,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用实践的、群众的和历史的观点来衡量干部的政绩。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主法制宣传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丰富宣传内容,突出宣传重点,深化宣传主题,提高宣传实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人大宣传报道,增强全民的宪政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学法、懂法、守法和利于人大工作开展的更好氛围。
        (作者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来源:《杭州人大》    2004年第6期
          中国人大网    2004年12月22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