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人大制度

新时期人大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丁懿

来源:   浏览字号: 2004年11月12日 00:0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这为人大工作者如何提高素质、增长本领、改变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大档案工作是见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演变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对人大工作更好地探索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其意义非同一般。作为从事这项事业的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档案工作。
  
        一、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增强个人综合素养
        1、政治意识。  档案工作者应当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因为人大档案不仅与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密切相关,而且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所以人大档案工作者在政治上必须具备坚定性、敏锐性,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处理每件档案,都要站在政治高度来对待,处理好保密和利用的关系,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才能承担起档案工作的重任。
        2、学习意识。  新时期对人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大工作本身的实践与发展也越来越紧迫,人大档案工作者必须改变“吃老本”、“用老方法”的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与观念。要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并做到学有所得,重点抓好基础和专业两个方面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尽可能宽广、深厚、扎实,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结合实际尽可能的精深,这样构成的知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在学有所用上下功夫,实现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良性发展。
        3、创新意识。  档案工作者要敢于打破档案工作长期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走出人们所说的“装装订订、抄抄写写”,“收收发发、借借还还”的简单劳动,消除档案工作难有作为和畏难发愁的情绪。通过转变思考档案工作的角度,主动寻找档案新的信息点;通过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挖掘档案新的价值;通过增强敢想、敢做的意识,主动将现代科技手段和档案工作结合,以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展现档案事业在人大工作中新的面貌、新的生命。

        二、主动实践“三种精神”,提高个人工作技能
        1、乐于奉献的精神。  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必须成年面对一堆又一堆无声的材料,重复着一道又一道繁琐而严格的归档程序,所以档案工作者首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和追求,将奋斗目标融入到神圣的职业中。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具备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因为人大档案工作是一份继往开来的工作,没有“继往”的扎实、细致,就不能在“开来”中发挥熠熠的光彩。
        2、主动服务的精神。档案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随着服务范围的拓展,档案工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档案的资源优势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要将服务做大、做深、做细。一是主动开展编研工作,挖掘、分析、研究蕴藏于人大工作档案中丰富的信息,形成方便人们利用,准确、简明的信息资料。二是走出只提供书面资料的旧办法,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让库房里“死材料”变为“活信息”,既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又能扩大对人大工作的宣传面。
        3、精益求精的精神。  档案的质量就是档案的生命。精益求精、一丝不茍是人大档案工作者在归档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的,细节的完美才能构成整体的完美。一件档案的完成,从收集开始,要经过许多人的手,而且还要经受大量人员的查阅,所以每一道环节的质量都将影响档案的生命。虽然,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正在不断提高档案的生命质量,但也有科技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这种精神不会因为科技手段的先进而减弱,而要不断强化。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中国人大网    2004年11月12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