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人大制度

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的几点思考

王象斌 张海鸥

来源:   浏览字号: 2004年02月25日 00:0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不仅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人大工作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形成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此,地方人大机关应认真研究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更不会有自觉的行动。学习的重要性已为前人论证得淋漓尽致并被社会所公认。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俗语的“活到老学到老”耳熟能详。然而,在一些地方人大机关的学习中,急用现学、学用脱节、单兵独练的现象较为普遍,新的学习理念没有树立起来。如是,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就无从谈起。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终身学习”势所必然,并成为引领人们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途径。知识、财富、创造力等等,都是学习的结果和恩泽。学习上的懈怠,必然导致未来的落伍和被淘汰。各级人大机关应把全体干部的学习能力作为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作为干好工作、开创新局面的终极基础,用心用力地加以培养,引领广大干部不仅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本领和手段,而且真正成为为之心动的事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通过建立制度性教育、保护个人学习的成就动机等手段,调动干部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长久冲动,建立起牢固的学习信念支撑,彻底摈弃一劳永逸、浅尝辄止的惰性心理,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二、确定科学的学习目标
        每个干部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不能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干部。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要立足每个干部的条件、基础和岗位实际,既制定机关总体学习目标,又有细化的个人目标;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目标;既不能太高,令人可望不可及,又不能太低,失去引领的动力。切实可行的目标高度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并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提高标准。通过学习,总体上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政治理论要强。通过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特别是要系统完整地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把握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实践。二是专业知识要精。特别要深入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熟练掌握人大工作的程序和规范,努力成为精通法律和业务的内行。三是相关知识要博。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增强科技、人文、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修养,善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不断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整个人大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水平。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建立学习型机关不是脱离实际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要按照学习——研究(思考)——应用(或创新)的思路,把机关学习与鼓励、引导干部进行系统思考并学以致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思中学”,“做中学”,实现由基础学习型为主向研究应用型为主转变,使学习逐步内化为干部的素质,深化为人大工作绩效。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个人的学习热情是脆弱的。如果努力学习的干部,都不能获得社会和机关的承认,个人学习的欲望将难以维持,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就成为空谈。使人大机关干部长久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减,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是必要的。这种机制,必须以奖励学习、惩罚懒惰为基点。
        完善学习制度化的机制。制度性学习是人大机关提高学习能力最直接、最广泛的手段。人大机关应担负起主要责任。在提倡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集体学习,并充分发挥人大机关内部党、团、工会等组织的作用,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学习,以利于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辅导、选送干部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等,使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建立有效的学习评价制度。当学习被认为是人大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就应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学习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开展年度工作述职的同时,对年度学习情况进行“述学”,不失为一种有效评估、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办法,值得人大机关借鉴。对机关统一组织的学习情况,既要有部署又要重考核,以保证学习成效。
        健全公正的奖惩机制。即确立一种有利于学习能力高的干部、而不利于学习能力低的干部的利益关系,使爱学习、勤思考、勇创新的干部受重用、被提拔、获成功的机会增大,反之则小。通过这种奖励学习、惩罚懒惰的利益关系,为学习能力强的干部提供成才发展的广阔舞台,促进公平竞争,使其学习动力保持长久不衰。

        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机关文化是弥散在机关及干部行为中的精、气、神。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熏陶是建立学习型人大机关的有利条件。
        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只有真正的学习者才有资格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从人大常委会领导到各办事机构负责人,都应在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同时,还应当好“设计师”、“服务员”和“辅导员”三个角色。作为“设计师”,就是根据本机关的实际,科学设置学习规划和目标,并制定必要的保证保障制度;作为  “服务员”,就是要努力加大学习的资金、设备投入,搞好必要的资料库、阅览室以及信息网络建设,全心全意地为机关干部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作为“辅导员”,就是在调动和保护机关每个干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做好解惑释疑的工作,引导干部学会学习。
        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不仅将人大机关看作一个干事创业的场所和舞台,更要将机关建设成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学校。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对知识本身、拥有和应用知识的干部应体现出充分的尊重,重视和重用有知识、有才干、德才兼备的干部,鼓励机关干部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参与学习,营造自由讨论、鼓励创新的机关氛围。要形成良好的合作风气,强调和突出团队精神,在干部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坦诚沟通与精诚合作的关系,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教训共享,在互动学习中达到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与机关外部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确保人大机关的工作和学习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来源:潍坊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中国人大网2004年2月25日    责任编辑    李红军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