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宗源:建设新农村 谋求新跨越
解决贵州“三农”问题,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来进行,尽快使全省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奔“三农”这个主题。石宗源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贵州的省情所决定的。贵州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比较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多。
“三农”问题事关贵州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石宗源认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发展;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石宗源强调,解决贵州“三农”问题,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来进行。一是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落实好“三类扶贫措施”,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三个基本”,就是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类扶贫措施”,就是对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采取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实现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解决温饱;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口,建立长期救助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就是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五是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六是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记者 胡跃平 汪志球 吴卫南)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13日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在贵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奔“三农”这个主题。石宗源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贵州的省情所决定的。贵州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比较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人口多。
“三农”问题事关贵州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石宗源认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的发展;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石宗源强调,解决贵州“三农”问题,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来进行。一是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落实好“三类扶贫措施”,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三个基本”,就是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类扶贫措施”,就是对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采取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实现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解决温饱;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口,建立长期救助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就是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五是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六是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记者 胡跃平 汪志球 吴卫南)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13日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向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