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 > 代表风采

后发赶超看甘肃——王三运刘伟平向媒体介绍甘肃省发展情况

来源: 甘肃日报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12日 10:05

    3月11日是甘肃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下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彭博新闻社等93家中外新闻媒体,120多名记者来到我省代表团驻地采访。

    近一个小时的提问环节,记者们争相抛出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等我省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以开放与自信的姿态,积极回应媒体关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之行,畅谈甘肃转型跨越发展,介绍双联行动和兰州新区建设……

    一个发展活力无限、充满美好前景的甘肃呈现在中外媒体面前。

    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民日报》记者问:“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看望各界干部群众时,对甘肃的发展提出新的期待和要求,甘肃省如何贯彻落实?”

    王三运回答说,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甘肃考察指导工作,对甘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了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明确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工作的重点和实际的举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八个着力”的具体要求,就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总书记这次甘肃之行,让我们倍感温暖,深受鼓舞,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使我们增添了强大动力。

    “总书记这次考察对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工作重点、实际举措都作出了一系列全面的指示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王三运表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概括来讲就是要在“八个突出”上集中发力:一是在转变方式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把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和要着力打造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深入推进。二是在科技创新上抓住产学研用结合,完善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强化政策扶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在“三农”工作上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在扶贫攻坚上突出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拓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子。五是在生态环境上突出抓好屏障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加强重要生态区位治理,加快生态优化进程。六是在保障民生上突出抓好重点环节,全面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七是在社会管理上突出维护和谐稳定,尤其是我们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的稳定。八是在改进作风上突出密切干群关系,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要求,一件一件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介绍双联行动:一举多得的德政民心工程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去年年初甘肃集中40万干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王三运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甘肃正在大规模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这是鉴于甘肃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贫困程度相对较深,贫困面相对较大的实际开展的一项行动。一开始就考虑要解决此类活动中机制和目标、任务和要求不相配套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最后一致认为,要开展人员大规模的、内容全方位的、时间大跨度的、工作机制化的方案,让省、市、县、乡四级干部40万人结对帮扶58个贫困县的1.5万个贫困村和67万特困户,深入农村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等六项重点任务展开工作。

    王三运高兴地说,在完成双联行动任务和具体实践过程中,第一,机关作风转变了,下到基层去,跟群众融合了,接了地气;第二,干部和群众接触当中,增进了感情,同时也锻炼了干部开展基层工作的本领;第三,通过行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不仅是“输血”的工作,更多的是“造血”的工作。

    “双联行动是一项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是机关干部经受锻炼、培养能力的素质提升工程,也是我们为民造福的德政民心工程,一举多得!这项行动完全符合中央的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对甘肃提出的要求。”王三运表示,这项工作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省委省政府将进行初步的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使双联行动取得更大的效果,有力助推甘肃全面小康进程,为全省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话改善民生:增加收入是核心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民生建设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说,目前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民生建设的任务比其他省份更重。

    刘伟平说,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事关民生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特别是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最核心的民生,认真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双15”的增长目标;把稳定就业作为最根本的民生,不折不扣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每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的目标任务;把提高社保水平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着力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更多的财力投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体,确保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最广泛的民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不断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将围绕老百姓关心的交通堵塞、大气污染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使人民群众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加快各项重点领域的改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讲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日报》记者问:“甘肃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刘伟平说,由于历史和自然等诸多原因,甘肃目前仍是欠发达省份,小康进程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省上下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刘伟平说,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提出的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重要抓手,以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战略平台,下功夫提升产业素质。我们正在发挥我省科教资源条件具有一定基础、科技实力相对较强的优势,不断完善激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有效措施,下功夫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我们正在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支撑发展的根基来抓,完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政策扶持,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下功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正在围绕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增强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下功夫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我们正在积极争取早日获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综合试验区”这一生态战略平台,下功夫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奋力赶超,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谈兰州新区建设:欢迎来投资

    在回答中国新闻社关于兰州新区建设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说,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肩负着国家提出的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任。

    虞海燕说,去年是兰州新区发展最快的一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已基本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们提出兰州新区招商引资实际利用资金要达到1000亿元。为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在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招商引资的办法和措施的基础上,建立项目代办服务制度,对重大项目一包到底,全力为企业提供更加周到、优质、便捷的服务。我们真诚欢迎海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兰州新区考察投资,实现共赢发展。(记者 徐爱龙 白德斌)

编 辑: 李恩正
责 编: 李恩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