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显活力 福建人大8个视察组赴各地视察
陈义
2005年4月13日至23日,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部分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等组成的8个视察组,分别对省直单位承办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对口视察、检查。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督办工作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福建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工作新机制,代表工作显现新的活力。
视察形式灵活多样
2004年春,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周边国家爆发!
福建周边省份也相继爆发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当年2月份,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决定组织、引导辖区内各级代表分赴不同的县(市、区)对政府落实动物防疫法情况进行异地专题视察,组织个别代表单独持证明察暗访,灵活的视察形式使代表们及时发现了防治工作中弱点和不足,相关部门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作收到了实效。
这些年,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坚持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同时,采取分组视察、个人持证视察、异地交叉视察等方式,在视察地点、题目均由代表自定或征求代表意见后,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给予引导和保障。
2004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福建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选择了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三明和南平两市开展视察,在具体组织时,根据代表的业务专长和特点编成相应的工业、农业、环保三个视察组,在同一个设区市集中听取汇报后,代表区分专题兵分多路同时活动;在保障集体视察的同时,根据部分代表要求单独持证视察的需要,灵活抽调工作人员保障随团代表单独持证视察,在京的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黄泰康单独视察了三明市公安局及当地公安工作,使代表们既了解面上情况,又掌握点上情况。这种分组视察、统分结合的方式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肯定,收效明显。
人代会上评“官员”
2003年,漳州市龙文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对政府组成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此次测评,个人成绩前10名、部门成绩前3名的以人大常委会名义给予通报表扬;对测评中个人后5名、部门后2名的由区人大和区委组织部联合与之进行个别谈话,制定整改措施,限期纠正缺点,随时接受跟踪检查。测评结果一公布,官员的压力陡然增大。
无独有偶。2005年初,在泉港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与会的180多名人大代表对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任职一年以上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报区委和组织部门,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
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如何加强对“一府两院”监督上下了不少硬功夫,影响最大的当属在人代会上测评官员。
不少地方则在制度层面上对评议工作进行规范。200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制定了《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述职评议工作试行意见》,出台了本年度述职评议工作的具体计划,以及有关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先后指导各县(市、区)人大,组织代表评议本级“一府两院”70多次,有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评议,评议的结果直接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使受评干部受到了很大震动。
漳州市南靖县从2002年初开始,组织代表加强对基层所站的监督,每年镇人代会上,都要求全镇23个县属单位在代表大会上把岗位职责、工作目标、为民办实事等内容向全体人大代表承诺,会后,镇人大主席团把各单位的承诺内容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代表,年中组织代表检查承诺的落实情况,第二年人代会上组织代表进行工作测评,对较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较差的单位点名批评,反映了村民呼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
官员与人大代表“攀亲”
代表视察和评议政府工作,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政情知识和有关的社会民生信息。除了代表自身努力体察民情获得信息外,更需要各级人大常委会从组织上引导好、保障好代表们的知情知政渠道。
2004年下半年,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武平县试行了武平县党政领导人联系当地人大代表的新做法,引导当地人大代表与当地党政要员挂钩联系,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联络动态》对这一新做法立即进行了介绍。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征求市人大代表意见和市政府的配合下,搭建政情通报“自助餐”平台,将原先的统一内容改革区分为厦门经济运行情况、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规划、厦门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三个专题同时进行,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专题参加,满足了不问代表对各种信息的不同需求,政情通报会后及时展开互动,引导人大代表与市政府领导面对面进行交流,回答代表提问政情通报会的效果深入代表之心。
代表联系选民渠道多
人大代表哪里找?这是老百姓心中的呐喊。长期以来,人大代表的住址、电话号码等资料被视为个人隐私、秘密,一般不向社会公开。茫茫人海中,普通老百姓要找到一个人大代表倾诉疾苦如海底捞针,只好“守株待兔”式地在家等待哪一天某一个人大代表冷不防光临“讨教”民情。
200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率先打破这一“规则”,将所辖各区的人大代表姓名、照片、职务、所在单位、联系方式等内容,在代表所在选区的镇、街道办公地点设立的公示栏公示;每季度举办一次代表与市民网上对话,每次确定一个主题,预先在媒体上公告,每次组织5名代表与市民对话,为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代表联系老百姓,更为老百姓联系代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
漳州市各级人大常委会都设立了代表热线电话,并把辖区内的大部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电话在当地公布,引导代表随时接听群众电话,听取民情;辖区内的龙海市人大常委会还引导代表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网络邮箱。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约见当地政府领导或部门领导、引导代表进入社区接访群众。
不少地方通过设立代表接待窗口,代表挂牌办公、代表热线、代表联系卡、社情民意反馈卡、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等多种措施,使代表与选民的联络渠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方便,也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体现了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本质。
评先选优引入竞争机制
“阮培金、陈慧珠、章联生……”,一个个优秀代表的名字耳熟能详。近一、二年来,漳州、泉州、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在本级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中评选先进,成功地将竞争机制引入了代表工作,引导代表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优秀代言人,涌现出不少优秀代表。
莆田市人大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一联二带三创”活动。“一联”是指联系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二带”是指带头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带头发展经济、扶贫帮困,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榜样作用;“三创”是指创新业、创新风、创先进,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模范作用。以此为标准,积极评选优秀市人大代表,通过表彰激发人大代表们的履职竞争意识。
漳州市人大和辖区内大多数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人大代表和先进代表小组,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南平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为每位市人大代表建立了履职档案,制发了《代表履职手册》,由代表在该《手册》上如实记录自己出席人代会、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活动和代表小组活动、为群众办好事等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福安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积极引导本级人大代表当好“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依法行政的监督员”等“五员”活动,为当地稳定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吴邦国委员长今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发挥代表作用提到新的高度,加上灵活的机制创新,福建省各级人大代表活动将如鱼得水,活力四射。
来源:《人民政坛》 2005年07月04日
中国人大网 2005年7月5日 责任编辑 刘静波
近几年,福建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工作新机制,代表工作显现新的活力。
视察形式灵活多样
2004年春,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周边国家爆发!
福建周边省份也相继爆发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当年2月份,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决定组织、引导辖区内各级代表分赴不同的县(市、区)对政府落实动物防疫法情况进行异地专题视察,组织个别代表单独持证明察暗访,灵活的视察形式使代表们及时发现了防治工作中弱点和不足,相关部门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作收到了实效。
这些年,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坚持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同时,采取分组视察、个人持证视察、异地交叉视察等方式,在视察地点、题目均由代表自定或征求代表意见后,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给予引导和保障。
2004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福建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选择了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三明和南平两市开展视察,在具体组织时,根据代表的业务专长和特点编成相应的工业、农业、环保三个视察组,在同一个设区市集中听取汇报后,代表区分专题兵分多路同时活动;在保障集体视察的同时,根据部分代表要求单独持证视察的需要,灵活抽调工作人员保障随团代表单独持证视察,在京的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黄泰康单独视察了三明市公安局及当地公安工作,使代表们既了解面上情况,又掌握点上情况。这种分组视察、统分结合的方式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肯定,收效明显。
人代会上评“官员”
2003年,漳州市龙文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全体人大代表对政府组成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此次测评,个人成绩前10名、部门成绩前3名的以人大常委会名义给予通报表扬;对测评中个人后5名、部门后2名的由区人大和区委组织部联合与之进行个别谈话,制定整改措施,限期纠正缺点,随时接受跟踪检查。测评结果一公布,官员的压力陡然增大。
无独有偶。2005年初,在泉港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与会的180多名人大代表对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任职一年以上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报区委和组织部门,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
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如何加强对“一府两院”监督上下了不少硬功夫,影响最大的当属在人代会上测评官员。
不少地方则在制度层面上对评议工作进行规范。200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制定了《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述职评议工作试行意见》,出台了本年度述职评议工作的具体计划,以及有关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先后指导各县(市、区)人大,组织代表评议本级“一府两院”70多次,有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评议,评议的结果直接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使受评干部受到了很大震动。
漳州市南靖县从2002年初开始,组织代表加强对基层所站的监督,每年镇人代会上,都要求全镇23个县属单位在代表大会上把岗位职责、工作目标、为民办实事等内容向全体人大代表承诺,会后,镇人大主席团把各单位的承诺内容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代表,年中组织代表检查承诺的落实情况,第二年人代会上组织代表进行工作测评,对较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较差的单位点名批评,反映了村民呼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
官员与人大代表“攀亲”
代表视察和评议政府工作,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政情知识和有关的社会民生信息。除了代表自身努力体察民情获得信息外,更需要各级人大常委会从组织上引导好、保障好代表们的知情知政渠道。
2004年下半年,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武平县试行了武平县党政领导人联系当地人大代表的新做法,引导当地人大代表与当地党政要员挂钩联系,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联络动态》对这一新做法立即进行了介绍。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征求市人大代表意见和市政府的配合下,搭建政情通报“自助餐”平台,将原先的统一内容改革区分为厦门经济运行情况、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规划、厦门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三个专题同时进行,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专题参加,满足了不问代表对各种信息的不同需求,政情通报会后及时展开互动,引导人大代表与市政府领导面对面进行交流,回答代表提问政情通报会的效果深入代表之心。
代表联系选民渠道多
人大代表哪里找?这是老百姓心中的呐喊。长期以来,人大代表的住址、电话号码等资料被视为个人隐私、秘密,一般不向社会公开。茫茫人海中,普通老百姓要找到一个人大代表倾诉疾苦如海底捞针,只好“守株待兔”式地在家等待哪一天某一个人大代表冷不防光临“讨教”民情。
200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率先打破这一“规则”,将所辖各区的人大代表姓名、照片、职务、所在单位、联系方式等内容,在代表所在选区的镇、街道办公地点设立的公示栏公示;每季度举办一次代表与市民网上对话,每次确定一个主题,预先在媒体上公告,每次组织5名代表与市民对话,为群众向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代表联系老百姓,更为老百姓联系代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
漳州市各级人大常委会都设立了代表热线电话,并把辖区内的大部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电话在当地公布,引导代表随时接听群众电话,听取民情;辖区内的龙海市人大常委会还引导代表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网络邮箱。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约见当地政府领导或部门领导、引导代表进入社区接访群众。
不少地方通过设立代表接待窗口,代表挂牌办公、代表热线、代表联系卡、社情民意反馈卡、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等多种措施,使代表与选民的联络渠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方便,也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体现了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本质。
评先选优引入竞争机制
“阮培金、陈慧珠、章联生……”,一个个优秀代表的名字耳熟能详。近一、二年来,漳州、泉州、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在本级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中评选先进,成功地将竞争机制引入了代表工作,引导代表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优秀代言人,涌现出不少优秀代表。
莆田市人大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一联二带三创”活动。“一联”是指联系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二带”是指带头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带头发展经济、扶贫帮困,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榜样作用;“三创”是指创新业、创新风、创先进,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模范作用。以此为标准,积极评选优秀市人大代表,通过表彰激发人大代表们的履职竞争意识。
漳州市人大和辖区内大多数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人大代表和先进代表小组,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南平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为每位市人大代表建立了履职档案,制发了《代表履职手册》,由代表在该《手册》上如实记录自己出席人代会、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活动和代表小组活动、为群众办好事等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福安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积极引导本级人大代表当好“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依法行政的监督员”等“五员”活动,为当地稳定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吴邦国委员长今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把发挥代表作用提到新的高度,加上灵活的机制创新,福建省各级人大代表活动将如鱼得水,活力四射。
来源:《人民政坛》 2005年07月04日
中国人大网 2005年7月5日 责任编辑 刘静波
编 辑: 系统管理员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