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 > 代表活动

四份重头调研 凝聚一年心血 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记

来源: 解放日报  浏览字号: 2014年03月03日 14:25
    2日16时许,上海代表团抵达京西宾馆。刚放下行李,不少代表已进入“两会”工作状态,或埋首议案的书写,或整理会议发言的文件。

  而在他们初步酝酿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篇调研报告的影子。这些报告背后凝聚了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一年的智慧与心血。

  开出电商发展“诊断书”

  代表心声:发展快立法还得再加快

  “去年调研时,网上支付才刚刚发展;不过几个月,‘余额宝’等就全面进入百姓生活。”赴京前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会前活动上,几位代表从“电子商务发展”谈到“互联网金融”,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将调研报告转化为议案提交给全国人大。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这是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四个调研课题之一。为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代表们不仅到北京拜访了商务部、工信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还召开会议,听取上海市商委、经信委、工商局、税务局、法制办、上海海关等部门的情况介绍。而调研的重头戏是走访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等典型电商企业。

  课题召集人之一张维华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种种困惑。例如,计算机网络通信记录与电子签名效力的确认、电子鉴别技术的选定等。而传统的商法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现有的监管模式也不能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监管,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尚有不足。

  既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又要规范其发展。几个月的调研成果不仅仅是一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课题组还衍生了一份副报告——“促进上海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献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代表心声:要选在“最能凸显问题”时

  刚刚入住京西宾馆的冯军代表又拿出了那叠厚厚的“关于完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制”调研报告。这一叠报告,光附件就有8个。作为调研小组的召集人,冯军深感近年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比如上海的公共厕所,根据2012年的统计平均每万人只有3个。”

  调研组组织召开了4场专题会议,邀请主管部门、技术专家、法律专家、市民畅所欲言。“很多人都提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法律滞后的问题”,冯军说,我们目前很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时只有规划却无法可依,遇到问题只能靠协商。调研小组专门现场走访了一处在建隧道,因一些问题难以协调,工程一拖再拖,光贷款利息就已上亿元。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电信基站、垃圾处理点等设施备受百姓关注,也是建设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调研小组听取老百姓意见时,果然有不少尖锐的问题。这也让调研组感到,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单位要多与群众沟通,解答他们的疑惑。

  冯军回忆,调研的“重头戏”主要安排在去年7、8月,因为“这是老百姓对基础设施需求最显著的时候,最能凸显问题的时候”。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组积累了高达1米的相关报告,八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报告。

  探求家庭农场好经验

  代表心声:调研需立足全国拓宽视角

  张兆安代表领衔“推进农业改革,发展家庭农场”课题。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忙着对课题调研报告作最后修改,将形成书面建议,提交大会。

  在他看来,“在沪全国人大代表,除了关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还要立足全国,将关注的视角与调查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去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且把家庭农场明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予以扶持发展。“上海可以利用比较好的基础条件,探索好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松江家庭农场就是一个范例。”

  去年7、8月份,调研组10几人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到上海松江、金山区调研家庭农场,听取了各级政府、农口部门、镇村干部以及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调研组又选取了与江南农村反差较大的吉林延边调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还查阅了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家庭农场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各地对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识及积极性都很高,也反映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对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更满怀期待。为此,当前非常有必要细化政策措施,抓好组织落实,推动我国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

  填补企业破产重整空白

  代表心声:课题来自基层也来自代表

  “人大调研的课题来自基层,也来自代表。”谈及去年市人大开展的“完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调研,课题召集人、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全国人大代表姚海同记忆犹新。这次全国“两会”,调研组成员结合调研报告的成果,将提出议案,修改完善《企业破产法》关于破产重整制度的相关条文。

  当时,市人大常委会已先期确立了三个调研课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带队走访代表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黄迪南向她谈到,很多企业如果能通过破产重整的方式拉一把,就可避免破产。类似的法律在中国依然是空白。几经探讨,代表建议形成共识,第四个调研课题由此诞生,“人大确立的调研课题,也要尊重代表的意愿。”

  基于一些代表对《企业破产法》尚不熟悉的情况,调研组聘请了著名破产法专家讲解重整制度的理论,并编撰《企业重整案例分析汇编》提供给人大代表作调研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调研组会同上海市人大、市高院、市政府相关部门、市律协等进行沟通和准备。“很多代表成了半个专家,外出调研的提问令对方也直呼‘内行’。”姚海同说。(王海燕 谈燕 简工博 徐敏)

编 辑: 李恩正
责 编: 李恩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