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 > 代表活动

深情牵挂大美青海 刘云山参加青海省代表团审议特写

来源: 青海新闻网  浏览字号: 2013年03月09日 15:47

  青海新闻网讯  暖春三月,总是让人激情四溢、充满希望。

  3月8日上午8时30分,满怀激动的心情,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我省代表乘车来到人民大会堂。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各族人民的关心和问候,来青海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青海厅里,灯光璀璨、春意盎然。8点55分,在代表们的热烈掌声中,刘云山走进青海厅。一进门,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王玉虎代表献上洁白的哈达,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的敬意、感恩。刘云山微笑着和代表们一一握手,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

  多年来,刘云山始终关心着青海的改革发展,牵挂着青海各族人民,先后四次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2005年9月,刘云山到青海视察工作,对加强青海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有力支持,在他的关怀下,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10年7月,刘云山陪同李长春同志亲临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和重建人员,实地视察了灾区恢复重建特别是文化重建情况。2010年8月,刘云山亲赴西宁出席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2011年4月,在青海玉树“4·14”强烈地震一周年之际,他再次来到玉树,出席纪念玉树强烈地震一周年活动,有力鼓舞了各个方面全力推进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士气。每一次的亲临指导、每一次的关怀牵挂、每一次的期望祝福,都深深印记在青海各族人民特别是玉树灾区群众的心中。

  “刘云山同志对青海各族人民的深切关爱,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情关怀,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主持审议的青海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代表青海573万各族人民向刘云山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2008年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翻了1.2番,公共财政收入翻了1.5番,总财力翻了1.9番,固定资产投资翻了2番,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4%和14.9%。”强卫用一组鲜活的数据,向刘云山介绍了青海改革发展的成绩。“在省十二次党代会上,我们在继承以往治青理政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了‘两新’目标,‘三区’建设和‘一个保障’的新部署。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就一定能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体现出青海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强卫还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文化名省和旅游名省建设特别是玉树灾后重建情况作了汇报:“今年是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收官决胜之年,我们将确保9月底前所有重建项目顺利完工,以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崭新面貌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面交流,让代表们十分激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结合青海实际,骆惠宁、李小松、韩永东、王予波、王玉虎、宋宝善、程苏等代表先后发言,向刘云山汇报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并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刘云山仔细听取代表们发言,并不时地插话询问,和代表们坦诚交流。青海代表团副团长、省长骆惠宁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解决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也关系到中华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虽然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比全国快,但绝对差距还在扩大。目前,西部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仍较脆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建议,一是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优先位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与支持区域发展优惠政策的统筹协调,以差别化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发展资源型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西部地区早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一致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小康社会考核指标体系。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加快建立规范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抓紧修改完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以推动西部小康社会进程。

  “我是来自玉树灾区的代表,来北京开会前,灾区的干部群众再三嘱咐我说,新玉树快建好了,现在我们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新学校、新医院,一定要转达对党和国家给我们灾区特殊关怀和照顾的感激、感谢和感恩之情。”从三年前的满目疮痍到如今的浴火重生,王玉虎代表亲历了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每一个足迹,更亲身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怀,他万分激动地向刘云山汇报了重建进展:“截至去年底,1248个重建项目已开工1227项,完工911项,累计完成投资380多亿元。灾区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着这些,刘云山不住地微笑点头。

  “人口有多少?农业上种植哪些作物?人均年收入有多少?民族习俗都有哪些特色?”看到来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韩永东代表发言,刘云山饶有兴致地插话询问。韩永东代表一一作答。他激动地告诉刘云山:“这些年,国家对我们人口较少民族的关怀、扶持力度非常大,各村都实现了通电、通公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各项事业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我们希望国家在保护和传承撒拉族文化上再给予一些支持。”“建议国家把兰西经济区列为国家级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对青海省在发展循环经济政策、资金、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建议加大对青海藏区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建议提高青海津贴补贴水平,完善边远艰苦地区津贴制度……”代表们踊跃发言,坦诚己见。刘云山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下大家的意见建议。

  在听取代表们发言后,刘云山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文化的繁荣发展,动力是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民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牢固树立文化为民的理念,切实把文化民生、文化小康摆在重要位置。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创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重要的是把基层文化搞得红红火火。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实施好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更多的文化建设成果。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扎实推进青海改革发展稳定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信心、决心。要把学习贯彻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实施‘十二五’规划和今年各项工作当中,不断推进青海科学发展,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强卫在审议结束时的一席话,道出了我省代表的共同心声。(作者:吴彬 罗藏)

编 辑: 李恩正
责 编: 李恩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