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代表建言打造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
黑龙江日报3月12日讯 我省地处对俄罗斯开发开放前沿,对俄贸易占全国1/4,对俄投资占全国1/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展内陆沿边开放,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让与会我省代表备感振奋,纷纷就打造对俄及东北亚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建言献策。
“畅通道、搭平台、优服务,是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的‘三驾马车’。”林宽海代表说,要开展对俄教育、科技、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人文合作心连心,经贸合作才能手拉手。”应加快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运力不足、运输距离远成本高问题,创造更好的双向对接条件,促进双边经贸便利化。刚刚奠基的中俄同江至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江桥是《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重要项目,是促进区域合作、繁荣地方经济的里程碑。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三条对俄铁路运输大通道。同江口岸货物呑吐能力将扩大5倍,我省至哈巴罗夫斯克、莫斯科的铁路运距将缩短500~700公里,节省运输时间7~10个小时,每吨货物成本降低6~8美元。
林宽海建议,应抓好对俄经贸平台建设,如创建跨境连锁加工园区、保税物流仓库、对俄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打造优良沿边开放服务环境,为国内外客商提供国际化、标准化服务。支持同江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在提高“硬件”水平的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双边发展环境,重视解决对俄投资效率等问题。
“黑龙江2981公里的边境线同俄罗斯5个州区相邻,有15个对应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对俄开发开放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张雨浦代表说,中俄分别制定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和《外贝加尔和远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但目前对两个规划双方还缺乏深入的关联性研究、拓展性研究和实质性推动。
张雨浦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两个规划的衔接,在现行中俄总理、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两国副总理级定期会晤协商机制,及时推动解决重大问题。二是优化沿边地区产业布局,促进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着力推动产品升级、载体升级和产业升级。国家应对沿边地区涉及对俄“进口加工、出口落地”的项目,如对俄矿产资源开发和油粮、林木、果蔬深加工等新的项目在摆放和现有相关企业改造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境内外产业园区建设,统筹考虑黑龙江与内蒙古、中方与俄方产业项目和园区合理化布局。推动现代经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载能冶金等产业加快发展。将黑龙江沿边铁路建设及口岸设施建设纳入国家支持计划,强化互联互通。
张恩亮代表说,国务院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将对俄罗斯及东北亚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突出了我省在全国沿边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深化对俄经贸合作,应坚持投资与贸易互动,质量与规模并重,加快推进“五个转型”,即贸易转型、合作转型、园区转型、通道转型和人文转型。要从双边地方政府层面确定共同推进合作项目、开展招商、开发旅游资源等重大事项,重组生产要素,支持互补产业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张恩亮建议,加快对俄经贸转型升级要落实到具体事儿和具体项目上。目前国内企业赴俄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各口岸城市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客商做好信息提供、服务保障和人才支持,有效解决中俄交流合作信息不对称问题。要以人文交流为引领,加快中俄联合高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谋划中俄自由贸易区。要突出矿产开发合作、农林产业合作和边境旅游合作。完善浮箱固冰通道及口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黑龙江大桥、跨江空中索道等重点项目,构建高效便捷的国际运输通道。(作者: 蒋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