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代表热议:金融创新活水灌溉实体经济之树
天津北方网讯:两天来,天津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金融改革的工作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深入探讨、提出建议。大家认为,金融创新要有的放矢,紧贴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
激活中小企业潜在资源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中小企业是银行的责任,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党委书记林铁钢代表说。
谈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林铁钢用了一个词汇——激活。他说,对于银行来说,更倾向于以房产等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而中小企业的大量资产是动产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点是激活动产和知识产权的融资价值,使它们更加顺畅地作为抵押物和质押物进入金融领域。
如何激活?林铁钢说,在动产融资方面,天津正在推动动产统一登记和公示,通过登记公示平台可以全面快捷地了解担保人或债务人财产权属情况,增强银行放贷信心,促使动产“动”起来。下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融资应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个创新点。国家已明确知识产权可以作为质押物,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这项专利到底值多少钱?银行自身准确评估的难度较大,因此,推动知识产权融资,需要设立权威机构,尽快建立评估和法律公示平台,完善和加强相关中介服务。他还表示,银行应设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化机构,简化流程、快捷操作,使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特点。
金融创新产品要更加贴近需求
“在新一轮改革实践中,金融市场要为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贴近企业需求的创新产品。”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股份公司董事长孔晓艳代表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的教训,促使人们不断反思虚拟经济的逐利性。所以,必须引导和推动更多资金应用在实体经济上,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绿色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更多关注。
怎样把这种关注落到实处?孔晓艳表示,公司的股权类平台将在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实现新的拓展,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初创企业的股权份额、产品市场化、股份资本化四个要素有效整合,使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得到孵化和成长。
发展金融租赁要有新探索
实体企业使用租赁公司购买的设备,不必一次性占用大量资金,可以实现资产轻量化发展,这种融资租赁和实体经济发展间的有效对接,生动诠释了“金融创新围着实体转”的核心含义。
“全面深化改革为金融租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金融租赁将成为产融结合、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代表说,近年来,本市金融租赁业发展迅速,租赁机构超过200家,融资租赁合同额占全国的1/4,东疆港保税区成为全国最大和最主要的飞机、船舶融资租赁基地。他表示,大力发展金融租赁是大势所趋,做大做强金融租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鼓励高端化发展。要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高端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为京津冀高端制造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维护、回收、交易等全程服务,同时,要积极探索融资租赁销售方式,力促金融租赁成为企业资金供给、产品销售、降低成本的新渠道。
“租赁公司也需要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林铁钢在谈到金融租赁业创新发展时说,租赁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会遇到资金规模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的问题。进一步做大做强金融租赁业,要在拓宽租赁公司融资渠道方面做出探索。譬如允许租赁公司在市场上发行债券,推动租赁公司上市等,总之,要通过改革创新,为租赁公司发挥优势提供更大支持。 (记者刘冬梅马波李川魏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