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 > 议案建议

陈国鹰:伤筋动骨也要改善环境质量

 

来源: 长城网  浏览字号: 2014年03月06日 15:21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在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长城网 赵晓慧 摄  

  长城网北京3月5日电(特派记者 刘伟 赵晓慧贺宏伟)“伤筋动骨也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质量改善的脱胎换骨。”5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发言称,河北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实现绿色崛起。

  产业结构偏重

  据陈国鹰介绍,河北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比例大,传统工业在工业结构中占八成以上,造成河北省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3.02亿吨标煤,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是176.1万吨和134.1万吨,分别居于全国的第二、第一和第三位。

  其中钢铁、石化、建材、电力四大行业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7%,钢铁、建材、电力三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达到了86.2万吨和99.1万吨,分别占全省排放量的64.3%和56.3%。

  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主要通过煤炭,达到了2.71亿吨,占能源消费产量的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如此大的消耗和排放,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最后必然走到发展难以为继。

  发展走到十字路口

  近年来,挥之不去的雾霾,饱受非议的大气环境,成为河北锥心之痛。对此,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走绿色崛起之路,作出重大发展思路的转变,发展路径的调整,制定了“6643工程”(到2017年完成6000万吨钢铁产能削减任务,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削减任务)。

  这必然对河北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陈国鹰介绍,据初步测算,仅完成钢铁的压减任务,河北就会涉及到60多万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员需要妥善安置,每年需支付社保资金将近200亿元,几年内影响直接和间接税收达到500多亿元。

  河北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抉择河北省委省政府态度非常坚定,省委书记周本顺多次强调,河北要崛起,只能是绿色的崛起,新的增长极只能是绿色的增长极。

  深化改革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陈国鹰认为,绿色崛起是河北的必然选择,河北应抓住这一重大的结构转变的机遇,搞好顶层设计,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在指导思想上,陈国鹰认为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绿色崛起的思路,看待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突出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在工作谋划上,要站在绿色崛起的高度,抓住事关全省全局的重点工作谋篇布局,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统计、政策制度体系,划定禁止开发区的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红线和生态环境的敏感区脆弱区的红线,研究制定生态红线区的管控政策。

  在改革创新上,要着力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的合理制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找准切入点

  在路径之变上,陈国鹰认为应着眼于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局,选好突破口和切入点。

  要抓住京津冀共享一个生态单元,在生态文明共建合作方面有迫切需求这个切入点,面对严峻的环境治理任务,特别是京津冀大面积雾霾形势,京津冀都有共同改善的愿望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河北要置换出更多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才能够实现腾笼换鸟,更多更好的地承接京津智力辐射和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京津冀的协调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具体到环保方面,一是要编制区域环境战略的总体规划;二是实施重大项目的环评会商;三是建立起区域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应急联动机制;四是建立起区域内机动车管理的信息平台;五是共同向国家申请大气治理的有关政策和支持等等。

  要抓住京津冀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这个突破口,京津冀的人才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在协同发展中必须根据自身的基本特点找准河北省的功能定位,实现产业分工合作。

  环保要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好环保的手段和功能来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和引领作用,围绕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环评调节阀和控制器的作用,超前介入,主动服务,严格把关;二是要充分发挥环境治理的倒逼作用,以环境标准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落后产能,以环境容量来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成本来促进结构的调整,最后以环境质量提升和改善投资发展环境。

  要扶持和培育环保产业发展,因为河北省有巨大的环保需求市场,用这个巨大的市场来拉动河北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编 辑: 李恩正
责 编: 李恩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