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拿出真金白银“融”纳农民工
法制日报记者台建林
一大早,小何从西安市凤城五路发来短信,想听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对农民工问题有何说法。
小何从四川广元到西安打工已有些年头了,近来正为买房发愁,因为没有西安户籍。
小何不知道,在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2013年经济工作时,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关心农民工问题的,还有很多代表委员。今年“两会”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又成热词。
要大力提倡平等的新理念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增长的新引擎,而且是最大的引擎。城镇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一千万人进城,社会在未来的十年中产生几十万亿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辜胜阻说,新型城镇化是发展的新红利。过去30年我们的辉煌主要靠人口的数量红利,特别是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数量红利。新型城镇化意味着要通过改变人口的城乡分布获取城镇化的红利。
新型城镇化是改革的新起点。如果说30年前,邓小平推动的改革是从农村农业开始的,是从农民开始的。可以说这一次城镇化的改革将是从农民工开始。城镇化不简单是一个发展和增长的问题,它涉及到改革的最大领域,像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等十多项改革,其中最难最重要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平等的新理念。城镇化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要改革户籍制度,推动新的平等。
数以亿计“被城镇化”的人
像在西安打工的小何,全国究竟有多少个?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中国有2.6亿农民工”;
央视名嘴、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说“农民工人数庞大,3个亿”;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官方统计数字是51.27%,但这其中,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却只有35%。前后相差的16个百分点之中,蕴含的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蔡继明说,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的。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
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注重农民工的权利保障。的确,与户籍居民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保障性住房,农民工恰恰是最需要的群体,但是,各地的保障性住房都优先分配给户籍居民,很少有农民工能够享受到。
再比如,异地高考,很多地方放开了政策,但是,又设置了种种门槛,将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挡在政策门外。很多城市都称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为“新市民”,但是,一到了关键问题上,却未能给“新市民”有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汉中市兴元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海明调研发现,户籍改革是城镇化进程中最艰难的一项改革。尽管有关方面逐步调整、放宽了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夫妻投靠、老人投靠子女以及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落户等城市户口迁移政策,但客观地说,户籍制度依然是城镇化进程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实现公平的“拦路虎”,是多项民生改革的最大路障。
以就业为例,多个地方事业单位招考设置户籍限制。其实,何止事业单位招考设置户籍限制,很多国企同样如此。显然,户籍限制影响到人才合理流动和就业公平。
为推动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崔永元实地调研过北京市朝阳区。他介绍,朝阳区60%的教育资源都用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结论是:“还是不够”。城市的不断发展,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我觉得,城市真的没有做好准备。”
政府是否愿意掏出真金白银
在杨海明看来,城镇化不仅是个单纯盖楼的问题,它要园林化,要走循环经济道路,要公共服务到位,还有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化实质就是让一部分农民进城,通过改变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
蔡继明说,要将城镇化“去伪存真”,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实进城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现在,很多地方已经要求同工同酬,给农民工上“三险一金”。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地方是否真正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蔡继明看来,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当地政府是否掏出真金白银,来保障进城农民工各项权利。尤其是,让那些在城市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享受到真正的市民待遇。
蔡继明说,在享受城市公共福利上,各地可以设置一定的工作年限和缴纳个税、社保的年限,但是相应的制度安排不应缺席。城镇化不应见物不见人,也不应只见城里人,不见外来人。
法制日报北京3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