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 > 执法检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气象法执法检查纪行

徐隽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字号: 2013年12月04日 16:32

检查组在海伦气象站检查探测环境现状。图为陈昌智副委员长(中)了解测量地温的装置。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检查组在海伦气象站检查探测环境现状。图为陈昌智副委员长(中)了解测量地温的装置。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当人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安排第二天的生活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气象打起了交道。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我国气象事业从此步入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13年后的201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气象法开展执法检查。记者随同检查组前往黑龙江,实地了解气象法在白山黑水间的实施情况。(人民日报记者徐隽)


大庆市气象局建立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大庆市气象局建立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当人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安排第二天的生活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气象打起了交道。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我国气象事业从此步入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13年后的201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气象法开展执法检查。记者随同检查组前往黑龙江,实地了解气象法在白山黑水间的实施情况。(人民日报记者徐隽)


检查组查看气象信息资料。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检查组查看气象信息资料。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当人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安排第二天的生活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气象打起了交道。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我国气象事业从此步入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13年后的201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气象法开展执法检查。记者随同检查组前往黑龙江,实地了解气象法在白山黑水间的实施情况。(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


建设在城市中的气象监测设施。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建设在城市中的气象监测设施。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当人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安排第二天的生活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气象打起了交道。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我国气象事业从此步入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13年后的201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气象法开展执法检查。记者随同检查组前往黑龙江,实地了解气象法在白山黑水间的实施情况。(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


农垦赵光农场建立的人工增雨作业队伍。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农垦赵光农场建立的人工增雨作业队伍。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当人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安排第二天的生活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气象打起了交道。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我国气象事业从此步入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13年后的201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气象法开展执法检查。记者随同检查组前往黑龙江,实地了解气象法在白山黑水间的实施情况。(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


 

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工程师通过雷达等探空设施开展天气预报。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工程师通过雷达等探空设施开展天气预报。人民日报记者 徐隽摄

  当人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安排第二天的生活时,已经不知不觉地与气象打起了交道。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施行,我国气象事业从此步入依法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13年后的201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气象法开展执法检查。记者随同检查组前往黑龙江,实地了解气象法在白山黑水间的实施情况。(人民日报记者徐隽)

编 辑: 余晨
责 编: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