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卫委到德阳开展防震减灾立法调研
9月5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率队的全国人大调研组一行,到我市开展防震减灾立法(修改)调研,实地了解抗震救灾相关法律法规适用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锡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荣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将王文荣,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光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建等参加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宇坤,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法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子林、钱书模陪同调研,副市长肖龙溪出席座谈会。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绵竹市汉旺镇东汽宿舍区、东汽中学、东汽厂区等受灾严重现场实地考察。在东汽主机四分厂,调研组一行看到已恢复生产的景象,纷纷对东汽人震不跨的精神表示敬意。
在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白克明指出,“5·12”特大地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法》的修改工作;通过实地到极重灾区绵竹视察和听取工作汇报,尤其是通过在“5·12”特大地震后组织应急救援的实际经验,对《防震减灾法》提出了具有价值的修改意见。白克明希望我市要进一步关注《防震减灾法》的修改工作,为《防震减灾法》的修改提供宝贵的经验。
肖龙溪汇报了《防震减灾法》颁布10年来我市取得的成就,就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并实施10年来,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注重“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结合防震减灾新时期、新阶段工作任务的需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工作新路子,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00年开始,率先开展了重大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执法检查工作;2004年推行了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示范户达2032户。在“5·12”特大地震中,农村示范户房屋无一倒塌。2005年,旌阳区城南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一支176人的社区地震志愿者救援队,在“5·12”特大地震中第一时间赶到重灾区开展了救援行动。10年来,根据《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防震减灾知识,还增强了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