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新:立项机制要改革,金融机制要倾斜
中国人大网讯 6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检查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邓秀新委员说,立项等科技管理机制要改革,风险基金等金融支持要向成果“种子期”倾斜。
邓秀新说,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很全面,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十年前就存在,过了十年再检查还存在,这就要考虑我们的科技体制问题。所以,通过这次检查应该更多地思考,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我们科技体制管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改革。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更要学习国外的科技管理经验。比如说我们的立项机制,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就是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于一身,当然我们有些科技项目是比较好的,像自然科学基金就管理得较好,它有非常严格的三者分离的制度。
他说,现在存在一些现象,如评奖时将分散的甚至无关的内容包装一下就变成成果,并获科技进步奖了,有的成果根本就不可能推的,甚至有的是虚假的数字。因此评价体制也要有一些改变。刚才龚委员说得非常好,就是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大家可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就这个问题他做了一些简单的调研。老说我们的成果出来以后,转化率低,转化率低不完全是成果不过硬,可能更重要的是中间环节,成果出来了,还是处于“种子期”,还需要工艺研究,有放大的过程,但是我们科技投入这两个环节关注不够。从成果到应用需要有资金支持,特别是风险基金。全国风险基金加起来好几百家,但是总量很小,并且以公为主。以国家投入为主容易出现投资慢,效率低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投下去要有效益,不能收不回,否则要负责任,这不是风险基金;另外投入以后期为主,基本不投“种子期”,成果的前期要扶持他、重视他,可能有50%的风险。而这一阶段没有多少人干。因此我们大量的成果不转化,不完全是成果不行,而是缺少风险基金支持。